這是一個張揚個性的年代,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犧牲”精神被“個性”所取代。曾經(jīng),我們的社會積極宣揚的是為集體犧牲個人利益,犧牲個人個性,甚至一度把那些張揚個性的人視為這個社會的異類,加以排斥。如今,人們不再號召為集體犧牲個人,個性的張揚已經(jīng)作為標簽深深地烙印在這個時代。
然而什么是個性?個性是不是放縱靈魂?是不是奇裝異服?是不是舉止怪異?是不是叛逆于大眾之外?
這是一個瘋狂而迷茫的年代,所以才有了“犀利哥”、“鳳姐”、“芙蓉姐姐”這一類的人流行于網(wǎng)絡(luò),瘋長在人們空虛的生活中。
有的人以“否定”作為個性的標簽,他們否定一切大眾審美以及視為道德標準的行為,他們否定多數(shù)人認可的東西,他們質(zhì)疑一切,善或者惡在他心中完全與傳統(tǒng)的、普遍的相背離。在他們認為,那些規(guī)矩,那些道德的束縛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為所欲為的標準才是人生的標準。在這種“個性”思想的指導(dǎo)下,他們否定一切,最終發(fā)現(xiàn)游離于主流社會之外,當年少輕狂的歲月畫上句號,他們的人生留下的只能是一個省略號加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有的人以自我意志的實現(xiàn)為標簽,他們把實現(xiàn)自我欲望為個性的標簽,我們曾經(jīng)認為的“自私”在他們看來只是人生的必須,是“個性”的展現(xiàn)。他們從來不認為人的存在應(yīng)該要顧及、在意很多人,于是他們放縱著肉體、頹廢著靈魂,同時也在耗費著寶貴的生命,他們認為只有自己開心才是正道,那些所謂的“犧牲”精神也是自我精神欲望的滿足,甚至認為是變態(tài)的選擇。
在這兩種主流“個性”思潮的影響下,我們出現(xiàn)了“享樂族”、“拜金族”,而曾經(jīng)中華民族引以為做人典范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糟粕”,被人們拋棄在歷史的垃圾堆里,任他們發(fā)霉腐爛……
當人們在感慨、咒罵藥家鑫、范美忠這些人的時候,卻把自己忽略了,也許我們每個人在遭遇自我利益受損的時候,可能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這種“個性”的背后,是社會道德危機。
什么是真的“個性”?
在我看來,個性是基于道德之上,不損害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獨特的視角、獨特的觀點、獨立的思考方式,而不是隨波逐流的思想加上任性自我的行為。
是的,我們在鼓勵創(chuàng)新,也在鼓勵“個性”。我們這個時代的個性超出歷史任何一個時期,如此奔放,如此張揚,如此囂張??墒俏覀儾恢溃斘覀冊趶垞P那些“前無古人”的“個性”的時候,不知不覺忘記了我們要遵守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因為一切自由都是在游戲規(guī)則之內(nèi)的自由,一旦游離甚至破壞應(yīng)該遵循的游戲規(guī)則,那將被現(xiàn)實拋棄,甚至永遠失去張揚個性的自由。
司馬遷是有個性的,因為他不屈從權(quán)勢,即便失去了作為一個男人最寶貴的東西,他依然堅持原則,寫下《史記》。
孫武是有個性的,因為他不懼怕威脅,即便身受酷刑,依然寫下了傳世的《孫子兵法》,成為一代偉大的軍事家、謀略家。
李白是有個性的,他“自稱臣是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他瀟灑浪漫,寫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樣的經(jīng)典名句。
他們的個性是真的個性,他們的個性也在為人類創(chuàng)造著不朽的價值。
可是我們太多的人不懂什么是真的個性,他們的個性往往成為傷害別人的利器。要知道,個性在傷害到別人,當你讓他人退避三舍的時候,個性就已經(jīng)不再是個性,而是一把尖刀。
如今,“80后”、“90后”已經(jīng)逐漸成為社會主力,成為職場先鋒,他們的思想、行為不斷影響著社會主流思想,也在引導(dǎo)著下一代、兩代人的思維模式。
當年張揚個性的“80后”,在為之付出后,思想正趨于主流,逐漸懂得了奉獻,懂得了愛心的重要。而長江后浪推前浪的“90后”你方唱罷我登場,正在上演一幕幕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歷史大劇”。“90后”正在以令人驚嘆的速度,讓“個性”野蠻生長,那種唯我獨尊的“個性”正在成為這個時代的現(xiàn)象。
在職場當中,那種唯我獨尊的個性正在損害著工作的正常運行,在一個團體當中,個性的展現(xiàn)一旦游離在團隊合作之外,這個團體只能是一盤散沙,打起仗來必然是一擊即潰。
在生活中,為所欲為的個性必將傷害人們都在渴望的“愛”,因為愛,不是愛自己,是相互愛。
個性分明應(yīng)該是一種鮮明的性格,如辦事堅持原則,待人不卑不亢,思想積極向上。有的人之所以能鶴立雞群,是因為他的一身正氣,而不是邪門歪道。
個性,是“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個性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個性是“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才是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