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伏擊之戰(zhàn)(9)

遠征之魂 作者:崔俊峰


1944年3月,我駐印軍新編第22師和新編第38師占領孟關(guān),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guān)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占緬北重鎮(zhèn)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國內(nèi)于1944年春先后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第14師、第50師先后轉(zhuǎn)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fā)動進攻。新38師在孟拱戰(zhàn)役結(jié)束后,也進軍密支那。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zhàn)斗,8月初密支那終于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后開出蘭姆伽后,連續(xù)作戰(zhàn),屢創(chuàng)強敵,戰(zhàn)斗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威猛之師。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后,向日寇發(fā)動了最后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當”。密支那休整后,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fā)動進攻。一路上過關(guān)斬將,所向披靡。隨后,新1軍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云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于喬梅,緬北反攻作戰(zhàn)結(jié)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zhàn)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zhàn)事全部結(jié)束。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余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余人,中國遠征軍傷亡4萬余人。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zhàn)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chuàng)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復全緬甸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zhàn)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zhàn)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附錄二探尋中國遠征軍歷史足跡

中國遠征軍是一個悲壯而偉大的歷史名字。1942年,在中國戰(zhàn)場抗日形勢最艱苦的時候,為了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保障滇緬路生命線和西南大后方的安全,10萬余精銳的中國遠征軍將士入緬對日作戰(zhàn),在異國他鄉(xiāng)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戰(zhàn)歌。如今,恰逢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為了紀念這段不容忘卻的歷史,本網(wǎng)記者專程走訪了遠征軍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以及遠征軍留緬老兵,去探尋中國遠征軍的歷史足跡,緬懷中國遠征軍的不朽精神。

十萬將士一座碑

緬甸中部的古城東吁市區(qū),有一座特殊的碑,一座旅緬華人華僑用心血建立起來的紀念碑,一座與中國相通、與二戰(zhàn)相關(guān)的紀念碑。她,就是中國遠征軍紀念碑。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十萬中華將士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東方戰(zhàn)場的勝利入緬對日作戰(zhàn);如今,緬甸的土地上聳立著一座中國遠征軍紀念碑。正是,十萬將士一座碑,一座與日月同輝與大地共存的民族豐碑。東吁,古代是緬甸東吁王朝的都城,近代曾經(jīng)與中國遠征軍將士共存亡同悲壯。遠征軍名將戴安瀾率領的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就是在這里首戰(zhàn)侵緬日軍,以少戰(zhàn)多,浴血沙場,震驚世界。記者從緬甸首都仰光驅(qū)車280公里來到東吁市,在這里居住的華人華僑有500多戶,共計3000余人。當記者走進中國遠征軍紀念館庭院內(nèi),首先躍入眼簾的就是一座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巍巍聳立,不禁頓生敬仰情懷,倍感歷史凝重。紀念碑前,站著一位身材魁梧的華僑老者,記者思忖他準是自己要采訪的對象---中國遠征軍留緬老兵楊伯方“楊伯方先生。沒等陪同賴保羅”>賴保羅先生介紹,記者便快步上前與老者握手問候。記者握著一雙有力的大手,似乎感到握住了昨天,握住了歷史,握住了精神。83歲的楊伯方“>楊伯方先生,衣著樸素,氣色很好,看上去既有軍人的威武,又有學者的氣度。采訪中,楊老侃侃而談,記憶清晰,敘述有條有理。楊伯方曾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zhàn)第一階段唯一的大捷--仁安羌解圍戰(zhàn),但他敘述更多的卻是讓他難以忘懷的東吁保衛(wèi)戰(zhàn)。楊老告訴記者說,1942年3月,戴安瀾將軍統(tǒng)率的第200機械化師在這里與幾倍于己的日軍第55師團交戰(zhàn)??鄳?zhàn)7天7夜,殲敵四五千人,自己方面也傷亡慘重,整個東吁市變成一片廢墟。戰(zhàn)至3月底,終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200師余部被迫突圍撤退。楊老一再強調(diào),盡管中國遠征軍初戰(zhàn)失利,但遠征軍將士英勇頑強抗擊日寇,功不可沒,精神不死。正因為如此,楊伯方和僑領們一直為遷移重建中國遠征軍紀念碑而不懈努力。東吁僑領楊光漢等人1951年在中華學校校園內(nèi)建立了一座遠征軍紀念碑,但到了1965年華文學校被政府收歸國有后,華人華僑到學校里憑吊中國遠征軍很不方便。多年來,這里的華僑一直有遷碑重建的愿望。在中國大使館的大力支持下,緬甸政府1997年3月正式批準同意東吁華僑遷移重建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同年4月1日,中國遠征軍紀念碑的遷移重建竣工。2000年3月12日中國遠征軍紀念館也正式落成。望著重建的紀念碑,楊老欣慰地說,旅緬華人華僑常有人來到東吁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前瞻仰憑吊,緬懷遠征軍將士的豐功偉績。中國大陸居民來了,臺灣同胞來了,旅居其他國家的華人華僑來了。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心愿:安息吧!中國遠征軍先烈們!采訪期間,記者看到一群華僑子弟來到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前默哀致敬,不禁想起一位緬甸華僑賦寫的詩句:民族精神世代傳,炎黃子孫后來人。結(jié)束采訪的時候,記者再次來到紀念碑前,思潮洶涌。眼前的紀念碑,不僅僅是緬懷先烈之碑,而且還是民族精神之碑,是呼喚和平之碑,中緬友誼之碑。

附錄三不容忘卻的中國抗日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是一個悲壯而偉大的歷史名字,也是中華兒女用熱血染紅的光榮稱謂。她與中國抗戰(zhàn)歷史關(guān)聯(lián),也與緬甸抗擊外族侵略的歷史相關(guān)聯(liá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