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背后流泄而出的配樂原本就是不自然的東西。
與戀人依依不舍分別時,傳來的是平靜的音樂;交通工具加速開始疾駛時,響起的是有速度感的音樂;華麗的格斗場面就搭配豪放有力的曲子。這種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fā)生,類似這種為了帶起電影氣氛的配樂被稱為“ 戲外音樂”( extradiegetic music )。
如果希望以合乎現(xiàn)實的形式拍攝,電影里幾乎不會在配上音樂,只能聽到咖啡店或餐廳背景音樂所播放的古典樂、在商店街店家門口傳出來的歌謠以及出場演員自彈或自唱的聲音。這類自然流出的音樂被稱為“ 戲內(nèi)音樂”(intradiegetic music )。僅有“ 戲內(nèi)音樂”時,完全不會有不自然的感覺。
所謂的電影配樂乃是“ 戲外音樂”與“ 戲內(nèi)音樂”的統(tǒng)稱,但大多是指前者。相反,后者往往被視為音效?,F(xiàn)實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音樂,如何呈現(xiàn)才能讓人不會覺得虛假、不協(xié)調?針對這個問題,作曲者往往要費盡心思。
雖然電影配樂必須避免不自然,但也不表示只要制作出忠實反映影像內(nèi)容的音樂就好了。
我并不喜歡太過制式化的做法,比如哭戲就用悲傷的曲子,或浪漫的場面就得搭配甜美的音樂。這種做法代表音樂只是依賴、附屬于影像的產(chǎn)物而已。我不希望音樂只是原封不動地仿效畫面,且絕不能淪為影像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