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對自己的心臟毛病心里有數(shù),我猜他早就感覺到自己的壽命不會很長,所以他一向散布這樣一種觀點,就是人生只有四十歲以前才值得活,過了四十歲,就是一個緩慢的受捶過程,所以后半截不如不要。他結(jié)婚以后,堅決不要孩子,我想也是出于同樣的考慮。在去世前不久,他肯定從心臟那兒得到了十分不祥的信號。他在給我的最后一個email中說:他感到情緒灰暗,覺得自己是個worm,也就是洋拉子一樣的蠕蟲,什么都做不好。他還和一個北京的朋友說:他覺得他要死了?,F(xiàn)在想起來,當時他的心肌炎肯定已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但是大家都沒把他的話當真。
小波大學畢業(yè)后去了美國,我后來也出國留學,所以相聚的機會屈指可數(shù)。所以我不準備多寫他以后的生活,只除了一件事。小波在美國時就開始奮力筆耕,寫下了《黃金時代》,《唐人小說》等作品,但早期的銷售業(yè)績很是糟糕。他的《唐人小說》文字精雕細琢,有一種流暢起伏、優(yōu)雅得體的內(nèi)部旋律,可就是賣不出去,真可謂“郁郁乎文哉,一個都不來”。只好請家人,包括姐夫扛著書滿城找書攤托售。他把書寄給我,想聽聽我的意見。我現(xiàn)代西方小說看得少,腦子里還是巴爾扎克、雨果一類的舊東西。想起古典作家連篇累牘的細膩描寫,就建議他多寫點細節(jié)。我猜他后來在《唐人小說》中加入無數(shù)想象出的細節(jié),使它膨脹為《青銅時代》那樣的大部頭,就是聽了我的主意?,F(xiàn)在想來,這無疑是一個有趣的嘗試,但我也不知道我這個主意是不是恰當。畢竟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巴爾扎克的時代。比起幾百年前,今天最顯著的不同就是影視文化的出現(xiàn)。在真實細膩的程度上,文學已難和電視機的感性表現(xiàn)競一日之短長,就像繪畫在寫實方面敗給攝影術(shù)一樣。如果今天他再讓我出個主意,我會建議他向心理描寫方面努力。因為文學可以在內(nèi)心疆域中直接落筆,變化靈動,而影視文化在這方面屬于隔靴搔癢,笨重不靈,永無趕上來之可能。小說家的用武之地是在內(nèi)心舞臺上制造和捕捉情緒,然后盡可能地把它們傳達出來。他們不需要濫施筆墨,地毯轟炸,而可以找好穴位,施行點穴之術(shù)。當然我可能也無須出這個主意,因為他已經(jīng)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而且做得很成功。
《》讀書網(wǎng)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