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別人看不見我(1)

任憑風(fēng):且聽雨 作者:童小茜


臨洞庭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每到八月份,洞庭湖水便會漲起,幾乎與湖岸相齊平。望向湖中,水天相交于遠(yuǎn)方,就此混合為一體,難以分清楚彼此。湖面上若隱若現(xiàn)著蒸發(fā)出的水氣,將虛空全給包含了,也把云夢澤都籠罩了起來?!跋那锼疂q,濤聲喧如萬鼓”,撼動著整個岳陽城。此時此刻,是誰在望著這煙波浩渺的湖上美景呢?

對,就是那個寫過“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孟浩然。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卒于公元740年。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偉大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二人皆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由于他沒有進(jìn)入官場做過官,因此又被人們稱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

不過,此時此刻,他的心卻不在這景上。因為這首詩不是用來自娛自樂,也不是寫給詩友的,而是要呈給一個人——當(dāng)朝宰相張九齡。以什么身份呢?隱士一枚,既無學(xué)歷亦無官職。時值公元733年,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位。

在唐朝,盡管社會十分開放,也有科舉制度招納人才,但是門閥制度依舊很是森嚴(yán),一般的讀書人很少有機(jī)會步入仕途,更難在政治舞臺上大有作為。如果要想在政治上尋求出路,讀書人就必須向有權(quán)有勢的達(dá)官顯貴們求助,譬如寫些詩文呈遞上去,以期獲得賞識,進(jìn)而得到引薦提拔。這首詩,正是出于這樣的目的?!白^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想做官又不愿意直言,含而不露,與望洞庭湖密切結(jié)合,融化無跡,極為自然。

孟浩然雖為隱士,但早年就心存用世之志,從這首詩便不難看出。(此時他34歲。)但這種政治上的抱負(fù)僅限于早年而已,慢慢地,他就由若隱若現(xiàn)發(fā)展到完全歸隱。

政治上的失意是一個原因。這封既有失意又富詩意的自薦信推出之后,并沒有得到宰相張九齡的積極回應(yīng)。直到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才把他召為幕僚,但時過境遷,不久他就重新歸隱。另有一個故事,傳說好友王維曾私邀孟浩然到家里做客,恰好唐玄宗也來王維家,孟浩然嚇得驚慌失措,趕緊躲到床底下去。但王維不敢隱瞞,實話實說,于是玄宗命令孟浩然出來一見。孟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認(rèn)為這是暗罵自己,十分不高興,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于是孟浩然被放歸襄陽。而后他又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