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稅和間接稅之間的平衡關(guān)系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和不同國家都不盡相同。在14、15世紀,間接稅幾乎構(gòu)成了英國王室全部稅收收入,但到16世紀50年代,其占比僅為1/10。在16世紀中葉,間接稅占比只有5次超過50%,而在共和國時期,其占比僅為20%。直到18世紀50年代,間接稅的占比才回升到70%~80%。在19世紀上半葉,雖然關(guān)稅稅率持續(xù)下降,但這個比率沒有太大變化,自由主義理論主張的降低稅率能夠提高稅收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廣泛驗證。而和平時期所得稅的引入,更證明了如果沒有直接稅,自由貿(mào)易政策也無法維持帝國主義的擴張。
格萊斯通有個精妙的比喻,他稱直接稅和間接稅就如“一對漂亮的姐妹花,她們被引見給繁華的倫敦社交界,每個都妝奩豐厚” 。格萊斯通在他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都夢想著廢除所得稅,但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不管是否出于道義……還是作為財務大臣,我一直認為對這對姐妹花應致以同樣的敬意不僅是符合規(guī)范的,更是一種必要的職責?!钡谒麍?zhí)政期間,直接稅的收入占比一直處于相當?shù)偷乃健?832年他進入議會時,僅關(guān)稅和貨物稅就占了稅收總收入的70%,1875年,該占比仍為64%。直接稅的收入占比只是緩慢攀行,從1868年的1/3升至1910年的57%,1920年,一戰(zhàn)及后繼費用將這個比率抬升至70%,直到1975年,這個比率才再次刷新,之后直接稅稅負開始下降,在行文之際,直接稅收入占英國財政收入的一半。
在舊政權(quán)時期,法國的直接稅占比較高,其稅收收入約為財政收入的41%,這個情況一直持續(xù)。到第一帝國末期,法國直接稅收入占比為43%。之后情況開始翻轉(zhuǎn),這部分是由于那些靠測估來課征的稅收缺乏彈性。從1815年到1913年,直接稅占比持續(xù)下跌,從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34%下降到第二帝國時期的24%,到一戰(zhàn)前夕,該比率為13%,而間接稅收入占比則從22%上升到55%。正如有人評價的那樣:“平等意義上的公正原則在法律上不斷被強化,但在現(xiàn)實中卻不斷被違背?!痹趦纱问澜绱髴?zhàn)的影響下,直接稅又有所恢復,1920~1945年,直接稅的收入占比從26%上升至52%,但在1950~1975年,該比率則為37%,1997年也同樣是這個數(shù)字。
雖然直接稅的高潮已經(jīng)過去,但是否已經(jīng)達到一種新的平衡狀態(tài)尚不清楚。普遍觀點認為,英、美選民降低直接稅的意向自20世紀80年代之后開始減弱,此外還有觀點認為英國選民如果覺得提高所得稅能夠改善公共服務,他們就愿意支付更多?,F(xiàn)實情況是,由于國際間技術(shù)移民的壁壘已經(jīng)消除,相應的,國家間的稅收競爭也日趨激烈,因此20世紀70年代懲罰性的高邊際稅率也不太可能重現(xiàn),但我們也不能說降低直接稅稅率,其稅收收入就不會增加。而對于非直接稅來講,它的優(yōu)勢在于征稅成本低,并且不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相比稅率為70%的所得稅,人們?yōu)榱艘?guī)避70%的煙草稅選擇移民的可能性更小。但另一方面,過高的間接稅會助長走私和黑色經(jīng)濟。所以現(xiàn)代財政部長應該像格萊斯通一樣,對姐妹花致以同樣的敬意,雖然兩者對納稅人來說都沒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