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皈依(7)

寂靜之道 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身為佛教徒,在任何時候,說話、做事,都不能傷害眾生的心,也不要誹謗其他宗教。法王如意寶示現(xiàn)圓寂前叮囑我們:“不亂他心?!?/p>

我們周圍還有很多親人、朋友,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皈依三寶,仍在這個幻化的世界中為了所謂的安樂日夜奔波,他們追求的是安樂,所做所為卻全是痛苦之因。有些人雖然已經(jīng)皈依,但仍會做出一些不如法的行為。雖然我們沒有能力讓這些親朋好友立刻皈依,或停止不善業(yè),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身心的變化慢慢引導(dǎo)他們,讓他們看到佛法的加持。

我遇到過一位女士,她說自己本來對佛法很有信心,考慮過皈依,但看到周圍不少已經(jīng)皈依的人一面舉著皈依證大談佛法,一面在為人處世上表現(xiàn)得很差,所以她打消了皈依的念頭。我向她解釋她看到的人只在表面上皈依,并沒有將佛法融入相續(xù)。佛弟子在修持佛法的同時,一定還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否則會讓別人像這位女士一樣,對佛法產(chǎn)生偏見。

無論修法還是日常生活中, 都要時刻銘記自己是佛教徒, 不要做出不如法行為給佛教造成損害。也許我們對佛法沒什么貢獻,但絕不能做出損害佛法的事情,否則我們愧對釋迦牟尼佛!

善良的人不一定聰明能干,但肯定正直。

在這個物欲橫流、道德觀、價值觀混亂的時代,要自始至終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很難,有太多的誘惑、太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讓我們懷疑堅持心中的良善是否真有意義。不管自己再怎樣受苦、受委屈、受傷害,永遠都不要放棄內(nèi)心的善良。

人心是相通的,如果我們護持著心中的善愿,他人必定能感受到它的溫暖,盡管他們也許會不承認或不表現(xiàn)出來。當(dāng)我們向他人表達善意時,如果不期待對方也同樣做出善意的反應(yīng),我們就會更加輕松、投入。

內(nèi)心越來越寬闊、堅強、溫柔,這便是我們能得到的最好回報,也是自己快樂的源泉。

世出世間,只有善良的心地里能開出安樂的花朵。宗喀巴大師說過:心地善良的人今生來世都會過得安樂。

善良的人如果堅定而穩(wěn)重,一旦開始修行,解脫便不遠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