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性(1)

寂靜之道 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緣起性空

事物之所以無我,是因為它隨緣生滅。因緣具足現(xiàn)象產生,因緣缺乏現(xiàn)象就不會產生,因緣變化則現(xiàn)象變化,因緣消失則現(xiàn)象消失,這就是緣起。

無我不是虛無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緣起都同時具有兩層含義:空性和因果。講無我是講空性,講無我也是講因果。

“萬法皆空”這個空是緣起性空,無而顯、顯而空,不是不存在。你我的究竟本質是空性,卻仍有你我的顯現(xiàn);事物的究竟本質是空性,仍有因果的顯現(xiàn)。

在生活中修無我需要雙管齊下,既要體認事物的無自性,通過有意識地削弱對自身和外物的貪執(zhí)減輕痛苦,又要重視因果。無我、空性等觀點雖然殊勝,但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如果陷入斷滅的觀念,見解和行為反而會與正法背道而馳,覺悟、解脫更加遙遙無期。初學者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最易于實行同時也最深奧的因果入手會比較穩(wěn)妥、有效。

因果

佛說因果就像種子在條件具足時一定會結果。行住坐臥、言談舉止無不是因果,無不在取舍。一言一行、起心動念都會產生相應的后果,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帶來改變。

行為的后果主要取決于它的動機,也就是發(fā)心。有些行為的后果很快顯現(xiàn),有些要很久以后才能看到。如果一個行為的果報今生沒有成熟而你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阻止其成熟的話,它一定會在下一世或更晚的時間成熟。

世上沒有無因無緣的事,每一件事的發(fā)生都是眾多因果關系共同作用的結果。

居住在同一個地方,生活環(huán)境也相同,有的人幸福安樂,有的人卻痛苦不堪,這也是因果的不可思議。

由于認知能力有限,我們只能看到無限因果相續(xù)中的某個片段。當事情的來龍去脈在空間或時間的跨度上超越了當前的認知范圍時,我們會習慣性地懷疑是否凡事真的有因有果??墒且?,想細說從頭,就連神通廣大的阿羅漢也不能完全知曉,只有成就了佛果才有遍知的能力。

死亡只是當前生命的結束,這段生命所承載的因果仍將繼續(xù),新的生命在繼承舊因果的同時又將造作新的因果。連接前世、今生、來世的,不是一個具體的“靈魂”,而是未斷的因果關系, 因果的傳遞不會因為死亡而終止。

由于行為的后果在性質和程度上不同,轉世便有了不同的屬性,這就是六道輪回,轉生到哪一道完全由自己需要感受的業(yè)報決定。

從煩惱痛苦中獲得解脫,關鍵在于謹慎取舍因果。

如果想快樂,就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人快樂; 如果想免于痛苦,就不要傷害他人。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對自己負責。

人們習慣把因果和報應相提并論,我卻不喜歡“報應”這個詞,因為它讓人感覺冷漠、疏離,帶著懲罰的意味。

一般人面對巨大的痛苦,往往怨天尤人、焦躁恐慌,或心灰意冷,好的學佛人因為懂得因果,懂得承擔和化解,所以能以一顆堅強而平淡的心去面對。必須承受的,就勇敢地承受;能夠轉化的,就努力轉化。

我們遭遇的困苦只是過去行為的一個結果,沒有理由責怪他人,也沒有必要自責。如果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它,那么正在經歷的痛苦不僅完結了一段舊的因果,還會成為新的善因,開啟一連串正面的反應。

否定因果,人們就會身不由己地迷失在無常的洪流之中,而如果懂得自己無論做什么,哪怕是最微小、最隱秘的念頭也必定產生后果,我們會自然而然地生起責任感,不再只顧眼前、為所欲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