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常(3)

寂靜之道 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諸法無我

我們不喜歡無常,因為它總在試圖傳達另一個讓人深感威脅的信息:萬事萬物,包括我們自己在內(nèi)都是“無我”的,沒有永恒、固有、實存的性質(zhì)。

這個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機會安靜下來好好了解自己。每天早晨在鏡子里看到的那個人是“我”嗎?

人們相信有一個絕對存在的“我”,我的身體、我的想法、我的房子、我的家……這只是由于不了解自己而形成的誤解。

再美妙的身體也是由三十六種不凈物組成,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皮膚這個表層,皮膚的下面是血和肉,如果沒有皮膚,你還會貪戀這樣的身體嗎?

一個人的身體,作為處于連續(xù)不斷、無窮無盡的逐漸變化中的聚合體,會存在幾年、幾十年或者上百年,而思想、情緒、感受等心識卻是念念生滅,更不具有常一性。如果身體不是“我”,剎那變化的心就更不可能是我了。

雖然迄今為止的科學發(fā)展還沒有最終印證佛法中所說的“空性”,但一些研究成果,尤其是量子力學,已具有足夠的說服力,使人們相信沒有實存、常一的我。原子、電子、質(zhì)子、中子、微子……將某種物質(zhì)現(xiàn)象如此分解下去,就算分解到最后不是虛空,而是某種終極微小的單位,這個單位也不可能是“我”。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我”的感受執(zhí)著為真實。對自己太執(zhí)著的話,沒法獲得解脫。

具備無我的見地之后,經(jīng)過反復觀修、體認,我執(zhí)會逐漸弱化。佛教中分析和修行的方法都是用來幫助破除執(zhí)著。只有當證悟無我時,困擾我們無量劫的痛苦才會當下消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