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易量!交易量!交易量?。?)

追逐高盛 作者:(美)蘇珊·麥吉


現(xiàn)在投資銀行家和私募基金都承認,二次收購只是冰山一角。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股息資本重組能比收購公司更快地帶來利潤。所謂股息資本重組有點像房貸的二次融資,就是房子的業(yè)主希望通過提高其房貸總額來提高其房產(chǎn)的市值(或者說其房產(chǎn)的賬面價值)。當非常多的美國購房者在2000年中期為他們所購的房產(chǎn)做二次融資時,私募基金公司則對他們所投資的企業(yè)采取了類似的操作,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從而更迅速地向基金投資者提供回報。

杰克·馬丁是一家大型私募收購基金的合伙人,他回憶說:“我認為事實上,投資銀行家們根本不會去仔細思考交易的本質(zhì),他們根本不像他們所一直聲稱的守門員角色,他們根本不在乎他們所服務的收購公司所需要融資的質(zhì)量。對他們來說,關鍵在于他們是否能把這些融資重新打包得漂漂亮亮,可以很容易地賣給其他投資人?!瘪R丁認為,投資銀行為了粉飾它們的融資,在包裝上下了很多工夫。由于當時利率水平極低,收購基金希望盡量少地利用自有資金來進行收購項目,通常在每一個項目里投入5%~10%的資金,剩下的則全部由投資銀行來進行融資。這在當時看上去是個皆大歡喜的方式,收購基金可以減少自有資金的投入,這樣它們可以同時做更多的項目,同時也能規(guī)避風險;對于投資銀行來說,它們可以得到更多的交易,獲得的服務費總額就會提高,它們又可以把大量的融資債務打包成金融產(chǎn)品出售,這就又能帶來大量傭金收入;對于其他那些早已對市場絕望了的投資者們,任何贏利潛力比國庫券稍微好點的金融產(chǎn)品都是救命稻草,即使這些金融產(chǎn)品有那么點不對味,他們也捂著鼻子買下來。

馬丁坦承,他的公司在這種市場情況下是十足的受益者,可以獲得十分低廉的資本。可是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了問題,當這種市場情況不斷向前發(fā)展,投行把這些相對低收益高風險的債券都賣給了對沖基金,最終給他帶來的則是不斷的麻煩。馬丁說:“我希望知道到底是誰在持有我的債券。在過去,這是現(xiàn)實的,我們一直知道到底是哪些人持有我們的債券,而且通常我們會有良好的關系,一旦有什么問題,我們會和這些債券持有人一起開會,坐下來,仔細探討解決方法。但是現(xiàn)在,當我看到我們債券的持有人清單時,就像在喝一碗字母湯,里面有對沖基金XYZ、JJB或GBX,這些名字古怪的對沖基金,連我都聞所未聞。一旦有問題出現(xiàn),我嘗試去和他們交流,他們基本上是以看現(xiàn)行犯的眼光來看我,他們的眼神里只透露著一種信息,那就是要看出他們能從我身上挖出幾兩肉來,他們能從我們的問題里賺多少錢。這就是今天華爾街的現(xiàn)實情況?!?/p>

鏖戰(zhàn)華爾街

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華爾街投行看到它們的客戶可以通過買空賣空賺得缽滿盆盈,十分地羨慕。它們與對沖基金積極合作是意義重大的,一方面它們可以賺到大筆服務費,同時它們也能因此獲得寶貴的市場情報,詳細地了解對沖基金的工作方式。不久之后,整個華爾街上的大型投行都開始不約而同地想,它們?nèi)绾尾拍芗尤脒@個陣營,從而在這個戰(zhàn)場上分到更大的份額。面對焦躁不安的股東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利潤最大化,而最佳途徑就是成為自己的客戶,自己去賺那些順手拈來的快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