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非常有趣,是一個男子幾乎偷窺似地去看一個女子在蕩秋千,這一段的描繪,我覺得大概是中國文學里少有的一種活潑俏皮的美學經驗,而這個經驗在一個嚴肅的父權的男性文化里,是非常難出來的,它甚至比歐陽修的“白發(fā)戴花君莫笑”還要精彩。
“墻里秋千墻外道”,蘇軾有些詩讓你覺得怎么會這樣寫?墻里面有秋千,墻外面有一條路,講沒講不是一樣嗎?實際上像蘇軾這種高手,當他沒有大事件的時候,任何的東西可以信手拈來?!皦ν庑腥耍瑝锛讶诵Α?,“墻外行人”就是路上有行人在走,就是蘇軾自己。“墻里佳人”,墻面有一個美麗的少女在蕩秋千,一面蕩一面在笑。如果是拍攝一個影片的話,大概是蘇軾踮起腳尖,一直想看那個女孩子多漂亮,笑聲那么美好的那個感覺??墒桥⒆哟蟾趴吹剿谕悼矗浴靶u不聞聲漸渺”,女孩子跑掉了,慢慢笑聲越來越遠,然后就聽不到了?!岸嗲閰s被無情惱”,他覺得他自己是一個蠻多情的人,很想認識一個美麗的少女,與她講講話,結果人家很無情地離去。我們看在北宋詞當中,這種真性情,這種自我調侃和自我解嘲,大概只有蘇軾有。我想如果在今天他跑到一個咖啡廳,跟一個女孩子搭訕,如果那個女孩子不理他,他也會摸摸鼻子自我解嘲。我覺得這是一種格調,是很難做到的,他不侮辱自己,也不侮辱對方。在情感的多情和無情當中,人們通常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而不會替對方設想,可是蘇軾沒有,他會覺得沒辦法啊,“墻里秋千墻外道”,是一個現狀。我甚至覺得他的東西常常像禪宗,反映了一個生命的狀態(tài),所以我特別喜歡這首詩。當然蘇軾自己也最喜歡這首作品,他到晚年要歌妓唱的一直都是這個,可是那時大概年紀大了,聽到自己年輕的時候寫過的詩,每一次都會掉淚的。
“多情卻被無情惱”絕不是抱怨,而是自己摸摸鼻子就走了,而且還調侃自己說,你趴在墻上看了半天人家竟然不理你。這是個很難的分寸,你現在每天看社會新聞,很少看到有人抱著“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心態(tài),拍拍屁股走了,大概都變成對于對方的侮辱或對于自己的侮辱,最終或許成了悲劇。所以我非常喜歡蘇軾的情感,我覺得蘇軾的情感是一清如水,他有眷戀,有深情,在《江城子》里有那樣的深情,同時又有豁達,他的深情與豁達剛好變成一體的兩面。我們常常覺得既然有那樣的深情眷戀和纏綿,他就不可能豁達啊,可是蘇軾很特殊的一點,對于眷戀和豁達之間,他竟然可以合并。
四、在蘇軾身上,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東西
當然我們在前面講過,在蘇軾的身上,完美地體現了儒家、道家、老莊、佛教所有東西的融合。所以我在很多場合提過,蘇軾在宗教上的領悟,其實不是說達到多么高的境界,而是他發(fā)現自己沒有達到多么高的境界。所有的宗教人物里都不敢講這一句話,記得蘇軾讀佛經然后寫信給佛印和尚說:最近修煉到八風吹不動,也不貪婪了,也不嫉妒了,也不生氣了,什么都沒有了。那佛印和尚就原信退回說他放屁,蘇軾氣得半死,跑到金山寺去大罵佛印,佛印就哈哈大笑說: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軾馬上就懂了,自己也哈哈大笑,后來還把他做官的玉帶押在金山寺里面作為鎮(zhèn)寺之寶,說我要這些身外之物干什么。因為你以為自己修煉得很好,既然八風都吹不動,可人家罵你放屁卻會生氣。所以這個是蘇軾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回來做人了。其實修煉是為了回來做人,不是告訴別人我多了不起、告訴別人說我沒有那么了不起,那才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