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講 從五代詞到宋詞(1)

蔣勛說宋詞 作者:蔣勛


一、詩和詞之間的界限在哪里

在上一章里,我們討論了五代時期對于詞的發(fā)展影響最大的人,也就是南唐的李后主。我曾經(jīng)在前面提到過,我會在介紹宋詞的時候把唐詩拿過來與之作比較,那么,詩和詞之間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

其實,詩和詞的界限不是很容易分清楚的。很多人認為詞因為是長短句,很多人叫做樂府里的長短句,因為它是按照音樂的程式來安排的。我們講的《滿江紅》,《虞美人》,《相見歡》,它們不是一首詩的名字,它們是一個音樂的詞牌,有點像西方講的音樂的調(diào)性,所以比如像《滿江紅》,它一定是有一個唱歌的旋律的。所謂的填詞,就是詩人拿到了這個《滿江紅》,按照這樣一個詞牌,把文字放進去。

我想用我們今天的經(jīng)驗作例子:好比說在今天的流行歌曲里面,有哪一首歌,比如《綠島小夜曲》吧,你對那個旋律很熟,可是你覺得它文字不夠雅,那么你就把它的文字抽掉,換另外的文字進去,當(dāng)然換文字會有它的限制,因為你必須按照它的節(jié)拍、它的長短來安排文字。如果它只有三個音節(jié),你要放七個字就非常難,因為填詞是要在每一個音符里面放進一個字進去,這個過程叫做填詞。所以我們可以說詞在整個文學(xué)性上,它更接近于跟音樂合拍的過程。很多人以為詞是長短句,好像就比較容易寫,因為比較自由,可是事實上剛好相反,因為它的每一個字與每一個音律之間必須有很好的關(guān)系。它的上聲、入聲,或者它的關(guān)系位置、它的節(jié)奏,都必須是準(zhǔn)確的,因此它的難度比詩還要高,我想這是詞在形式上跟詩一個非常大的不同。

我特別想跟大家談詩和詞不同的另一方面。我剛才用《綠島小夜曲》這一類的流行歌曲舉例,也許更適合的舉例應(yīng)該是我們在民謠里面所了解的,比如《雨夜花》、《望春風(fēng)》、《補破網(wǎng)》等等。這一類的東西很可能在宋代類似于詞牌的形式,比如《補破網(wǎng)》,它可能是一個比較哀傷的調(diào)子,可能是描寫一些比較辛苦的漁民的生活,所以后來大家拿《補破網(wǎng)》來填詞的時候,基本上也會填進類似的情感。同樣的道理,我們看到大概所有的《滿江紅》去填詞的時候,填的內(nèi)容都比較悲壯,很少人會用失戀的感覺去填《滿江紅》,大概失戀的時候都會去填《鵲踏枝》或者是《蝶戀花》,因為《鵲踏枝》和《蝶戀花》是比較接近《雨夜花》那種調(diào)子的。因此我不知道大家可不可以了解,就是音樂本身的調(diào)性,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可能是比較婉約,比較哀愁的。所以這就限制了這一個詞牌本身的發(fā)展,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一下:所有填《滿江紅》的詞,大概都在寫關(guān)于國破家亡,或者類似這種悲壯性的東西。比如我們今天選的北宋詞里,沒有一首是《滿江紅》,因為《滿江紅》大概不會隨隨便便去唱的,因為它比較莊嚴吧。像我們很熟悉岳飛的《滿江紅》的調(diào)子,就是因為它在傳達一個比較特殊的,跟家國情懷有關(guān)的情感。它也比較類似于像今天的“軍歌”、進行曲,比較豪邁、悲壯。文人平常在吃飯以后大家彈琴唱歌,大概不太會唱《滿江紅》。

二、詩的沒落是由于專業(yè)性越來越強,詩人開始轉(zhuǎn)向詞這種形式

這樣,我想大家就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到詩與詞、曲發(fā)展中間的界限。詩的文學(xué)形式慢慢沒落以后,詞曲就興盛起來,這其實是因為詩后來發(fā)展成太過文人化的一個專業(yè)的藝術(shù)。我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我們講到中唐以后,像杜牧、李商隱、李賀的出現(xiàn),他們的詩越來越難讀懂,用字用句越來越繁復(fù),你必須要查字典了。所有的文學(xué)形式,當(dāng)它繁復(fù)到專業(yè)性那么高的時候,它可能達到巔峰,可同時一定是下坡的開始。它到了巔峰,無路可走了,那它就會下坡,那這個時候,它就會下到民間。所以你會感覺到,大概唐代比較有創(chuàng)作力的詩人,已經(jīng)意識到詩這樣的形式,必須要轉(zhuǎn)換成另外一個形式。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最有趣的就是,盡管李白、杜甫是詩的高峰,可是李白他是非常喜歡詞的,我們現(xiàn)在保留的大概最早的詞,就是在李白的集子當(dāng)中出現(xiàn)的,像大家很熟悉的《秦樓月》:“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一般都認為,這是詞的開始。李白是喜歡在酒樓跟這些民間的歌謠形式發(fā)生關(guān)系的,所以這個《秦樓月》應(yīng)該算是最早的一個歌謠形式,被詩人拿來填了詞。我想作為李白這么了不起的一個創(chuàng)作者,大概他覺得這個流行歌曲的歌詞實在太爛了,他就想把它改掉,他就放進了他自己的內(nèi)容。所以他從《簫聲咽》——一個吹簫的聲音,開始有了嗚咽的聲音,那種悲哀的,有一點感傷的那個聲音,“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