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講 五代的變革(2)

蔣勛說宋詞 作者:蔣勛


李后主身上有兩重有趣的矛盾,他的前半生與后半生絕然不同,簡直是兩個很不同的人。他的前半生是什么?他的祖父是皇帝,他的父親又是皇帝,到他做皇帝的時候,有一點不耐煩了。李后主是第三代的富貴,祖父那一代要北伐中原,到了父親那一代,已經(jīng)不太想了,再到了孫子輩,連想也不想了,就是玩。江南又非常富有,皇宮里面天天吃喝玩樂。讀他的傳記時,會發(fā)現(xiàn)他整天都在調情。調情是李后主生命里面最大的重點,我想大家都聽過他與大周后、小周后的故事,一對美麗的姐妹,是他的皇后、妃嬪。他有幾首詞就是寫他從大周后的房間跑到小周后旁邊,“手提金履鞋”,讓他的腳走路沒有聲音,從窗戶爬進去。他是非常奇怪的一個人,在玩一些情欲的游戲。他生于富貴之家,長于華麗的宮廷,根本就沒出去過,不知道外面的民間疾苦,他完全是一個淫樂的皇帝,每天關注的都是自己的吃喝玩樂。可是他喜歡文學,他就去寫詞唱歌,唱的東西全部是艷情的內容。我覺得他的艷情與李商隱全然不同,李商隱有感傷,他沒有。比如李后主著名的《玉樓春》,里面沒有任何感傷。

在李后主早期作品當中,我們讀不到感傷,他也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感傷會降臨到他的身上。富貴的第三代,也可以說是最幸運的人。祖父打天下,父親守成,孫子干什么呢?當然就是花錢,就是揮霍。所謂富不過三代,大概就是講這個意思。所有偏安江南的朝代到第三代,常常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華貴、富麗,又有點糜爛的生活出來了。

三、前半生的醉生夢死是真實的,后半生的亡國之痛也是真實的

等到宋太宗大軍南下的時候,李后主嚇了一跳:“怎么打仗了?”他曾在詩里寫過“幾曾識干戈”,什么時候想到要打仗,從來沒有想到要打仗。從皇帝忽然變成俘虜,巨大的命運轉折,使他在文學史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王國維在評論他的時候,有一種很特殊的悲憫。王國維說李煜長于深宮婦人之手,從小在一堆女人當中長大,沒有辦法要求他不寫這樣的詩。他根本沒有機會出宮,沒有機會到宮廷外面去看外面的人生百態(tài),他生命另外的一個開始,就是亡國。他前半生面對自己追求感官上的愉悅,追求女性,是誠實的,后半生亡國以后他的哀傷也是誠實的。甚至變成俘虜以后,李后主想到的竟然還是美。“沈腰潘鬢消磨”,用了兩個典故,沈是沈約,潘是潘安,是南朝時的兩個美男子。這個皇帝真的非常有趣,被抓變成俘虜了,心情很不好,原來是因為他自己覺得很自豪的身材容貌都開始要憔悴了。王國維對他的欣賞,是因為覺得他根本就是一派天真。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亡國,什么叫戰(zhàn)爭,什么叫侮辱。他還在講他自己的容貌之美,擔心自己的容貌要憔悴了。

宋朝軍隊抓他的時候,他特意跑到祖廟里,因為中國古代有一個習慣,君王亡國后,要到祖宗的墳墓前面去磕頭,跟自己的祖先告別,然后辭廟。“最是倉皇辭廟日”,李后主用了“倉皇”兩個字,拜完廟就被抓走了。他覺得很慘,“教坊猶奏別離歌”,教坊是皇室里面的樂隊,樂隊覺得皇帝要走了,就演奏起充滿離別意味的曲子。他看到平常服侍他的宮女,就哭了,“揮淚對宮娥”。這首詩被罵得非常厲害,大多數(shù)選本都沒選這首作品。人們覺得到這個時候李后主還“揮淚對宮娥”,真是亡國之君,實在太過貪好女色,亡國的時候還惦記著宮娥。如果他說“揮淚對祖先”好像比較可以被原諒。王國維卻認為他作為詩人的真性情就是在這個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他覺得要走了,最難過的就是要與這些一同長大的女孩子們告別。所謂的忠、所謂的孝,對他來講非??斩?,他沒有感覺。這里顛覆了傳統(tǒng)的文以載道,絕對是真性情。李后主沒有感知到國家,他就是感知到宮娥,因為他是跟這些女孩子一起長大的,沒有其他機會去感知到底家國是什么?家國對他來講,只是供他揮霍的富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