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影工業(yè)的邊緣人(1928—1968)(1)

德萊葉的電影 作者:(美)大衛(wèi)·波德維爾


20世紀20年代末,盡管德萊葉“遺世獨立”,他仍可以在歐洲電影業(yè)找到機會?!妒ヅ懙率茈y記》由財團資助,《吸血鬼》是個人籌資,這兩部影片成了他導演生涯前12年的收官作。其后幾十年里,他這個“自由斗士”在電影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圣女貞德受難記》由著比電影巨頭實力更雄厚的財團支持。當時面對美國電影全面入侵,有若干財團意圖出資扶持歐洲特色、全球影響的電影作品。德國工業(yè)巨頭弗拉基米爾·文格洛夫和雨果·斯蒂內斯創(chuàng)立的維斯蒂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文格洛夫曾這樣說:

在每個歐洲國家,每年至少該出產(chǎn)一到兩部真正的優(yōu)質電影:它們該有極強的文學性,能體現(xiàn)出導演個人的天賦和風格,我們必須珍視并保護這樣的創(chuàng)作。對于這樣的電影而言,每部預算可以在15萬到20萬美元之間。[1]

維斯蒂是興業(yè)電影公司的主要贊助商,興業(yè)曾資助扶持了一眾名導名作:阿貝爾·岡斯《拿破侖》、讓·愛波斯坦《地球終結的地方》、莫里斯·圖納爾《藹克巴什》,以及德萊葉《圣女貞德受難記》。在拍攝《圣》的過程中,德萊葉說:“我是完全自由的,電影拍出來的樣子,就是我確切想要的樣子?!盵2]

但《圣女貞德受難記》在商業(yè)上的失敗成為德萊葉職業(yè)生涯的致命打擊。原本興業(yè)已和他簽下一部新片合約,但《圣》和岡斯的《拿破侖》接連票房失敗,公司重創(chuàng)之下,取消了和德萊葉的合約。從此,德萊葉只能依靠他自己的資源了。于是,他平生唯一一次,自籌資金拍攝《吸血鬼》,資助他的是年輕的男爵尼古拉斯·岡茲伯格。《吸血鬼》成了一部真正意義的獨立制作,影片攝于一座沿河的城堡內,片中他大量使用了非職業(yè)演員。那是1932年,德萊葉已經(jīng)拍了10部電影,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他追求的自由創(chuàng)作,在劇變中的歐洲影壇,還能找到一席容身之地嗎?

隨著有聲片時代到來,電影制作的“規(guī)范化”要求更嚴格。錄音技術是很多小公司攻克不了的瓶頸,這些小作坊很快被大浪淘盡。同時,聲音的介入讓電影有了“國籍”,跨國合作不再像往年那么容易。在拍攝《吸血鬼》時,配音就是個大問題—為了發(fā)行需要,德萊葉不得不制作法語、德語和英語三個語種的拷貝。多年里,德萊葉因他拍片耗資大、票房差、不聽制片人的話在歐洲電影界聲名遠揚,他為獨立付出的代價是失業(yè)。在拍完《吸血鬼》后十年,他沒有機會執(zhí)導一部影片。

[1] Georges Sadoul: Histoire generale du cinema 第5卷,第432頁。

[2] Carl Dreyer,收錄于Sarris編輯的Interviews ,第145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