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下來看的話,既然價格不可能再漲,利息也無法收回,即使虧損,也要及時把房子賣出,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然而,大部分人都會心疼當初的投資資金,舍不得賣出。在經(jīng)濟學上,這種收不回來的成本叫做沉沒成本(sunk cost)。
考慮到未來的話,應該忽視沉沒成本,然而真正放棄沉沒成本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一般人都會作出錯誤的決定。
會計學上的利潤和經(jīng)濟學上的利潤
2007年年底,石炫辭掉年薪3 600萬韓元的工作后,用自己的積蓄2億韓元加上貸款1億韓元,總共3億韓元的資本開了一家咖啡專賣店。我們將其到2008年年底的生意狀況整理成下面的一張表。
初次創(chuàng)業(yè)的石炫把周末時間都犧牲了,一直擔心自己賠本,最后除去雇員工資、租賃費和運營費之后,還剩下4 000萬韓元。他做了自己喜歡的事,又能比原來掙更多的錢,這讓他感到很滿足。
然而,石炫真的比以前賺了更多的錢嗎?實際上,他只看到了顯性的成本,卻忽略了隱性的機會成本。
石炫沒有考慮因為創(chuàng)業(yè)放棄的3 600萬韓元的年薪,不僅這樣,他也沒有考慮將2億韓元存入銀行時每年所獲得的1 400萬韓元利息。同時,咖啡店里的機器、冰箱等設備需要維修,必要時還要更換,而且店鋪的裝修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也要不斷更換,這部分費用即折舊費,他也沒有考慮進去。
咖啡專賣店的總收入 1億韓元
材料費等費用 1 300萬韓元
人工費 2 300萬韓元
店鋪租賃費 1 000萬韓元
銀行利息 1 000萬韓元(年利率10%)
電氣稅等其他稅收 1 400萬韓元
會計學利潤 4 000萬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