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農民對不起統(tǒng)治者,只有統(tǒng)治者對不起農民”
中國在從農業(yè)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軌的過程中,水利事業(yè)是國人最為關心的一項既古老又年輕的事業(yè)。1931年長江、漢水泛濫,水淹武漢三鎮(zhèn)一百天,云夢縣城一夜之間頓成澤國,死亡七萬人。災民凄慘,舉國震撼。作為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創(chuàng)建人黃炎培的兒子,黃萬里那時在心痛之余,就動過改學水利的念頭。1933年黃河決口十幾處,人命財產損失無數,慘痛的現實喚起許多青年奮志學習水利。黃萬里再也平靜不下來了,他和另兩位唐山交大的校友一道,毅然放棄鐵路橋梁工程師的職務,出國改學水利。聽說黃河是最難治理的,黃萬里便立志學水利治黃河。
一向憂國憂民的黃炎培先生曾多次對黃萬里講:“中國有歷史以來,從來沒有農民對不起統(tǒng)治者,只有統(tǒng)治者對不起農民?!毕M麑砗煤脠笮мr民,一輩子為他們服務。面對江河泛濫給廣大農民造成的災難,黃萬里哀民之痛,“改學水利,以拯農為己志”的一派豪情深得父親的贊許。父親介紹他去拜見自己的學生——中國水利界的重要人物、曾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的許心武先生。許心武對黃萬里說:“這次大水后調查全國水利工程師所長的專業(yè),竟皆長于土木工程之設計施工,沒有一個懂得水文學的。而不通水文學等于未入水利之門,只是能設計施工罷了。”許先生囑咐黃萬里多學水文學,后者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于是,黃萬里決定從水文學入門學習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