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勢縮水,前景堪憂。隨著全球稀土新礦帶不斷被發(fā)現,國際稀土資源格局悄然發(fā)生了變化,我國稀土占世界稀土儲量的比重不斷下降。20世紀60年代,僅白云鄂博稀土氧化物儲量就占世界的90%左右;1989年美國《礦產品概覽》統(tǒng)計,中國占世界稀土工業(yè)儲量80%;最近,有專家估計我國稀土氧化物資源儲量約占世界60%;國外更有人估計:“全世界具有前景的稀土資源儲量高達6億噸”,如屬實,則我國儲量占有率將降至15%。目前,許多國家因價格等原因停止開采本國稀土資源,轉而購買中國的廉價稀土產品,中國稀土資源消耗不斷加速。有專家分析,即使按現在的開采規(guī)模,我國已探明的南方離子型稀土資源僅能開采14年,而包頭礦的枯竭期約為50年。稀土業(yè)內一些有識之士“對于稀土資源儲量消耗過快,特別是鋱、鏑等高價值戰(zhàn)略元素流失嚴重,對稀土資源可持續(xù)利用和產業(yè)安全感到深深的憂慮”。一旦失去資源優(yōu)勢,稀土還有什么?
中國稀土的價格困境
讓人傷心的現狀
經濟學認為,當某一方對一種產品的供應量占有一定的比例時,就會形成某種程度的壟斷。也就是說,這種壟斷可以影響產品的價格。如石油輸出國組織在世界石油市場中的份額還不到50%,卻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左右著石油的價格。
然而,稀土卻是一個典型的例外。中國擁有稀土儲量、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四個世界第一,但是在世界市場卻沒有相應的話語權。最近15年以來,中國的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十倍,稀土價格卻下降了54%。同時,中國所生產的稀土產品多為低端產品,生產企業(yè)的利潤只有區(qū)區(qū)1%~5%。
稀土價格賤如土的尷尬。我國的稀土資源,雖然占有世界95%的產量,但是在國際市場上卻始終沒有定價權。擁有豐富資源優(yōu)勢的中國稀土產業(yè)面臨著巨大的尷尬,一方面,稀土產業(yè)創(chuàng)造了資源儲量、生產量、銷售量和消費量多個第一;另一方面,在絕對的市場優(yōu)勢下,中國稀土卻只賣了個“土”價錢,如1990年中國出口的稀土產品平均售價為每噸136萬美元,到2005年平均售價降至每噸7 322美元。
在世界高科技電子、激光、通信、超導等材料需求呈幾何級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并沒有水漲船高。一些來自稀土企業(yè)的代表說,按照目前的價格,利潤率最高也就只能達到5%。
2005年,中國稀土初級產品產量為1187萬噸,冶煉分離產品產量達到1039萬噸。2008年,中國稀土礦產品的年生產能力已超過20萬噸,冶煉加工年處理能力超過16萬噸,產品產量和供應量均達到世界總量的90%以上。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國,可是稀土價格還不是我們說了算,經常只能被動地接受。由于無法得到價格方面的準確消息和預測,這使得中國稀土出口的利潤空間一直很低,甚至蒙受巨大損失。
中國生產的稀土產品主要是永磁材料、發(fā)光材料、儲氫材料和拋光粉等中低端產品,國內使用的高端產品則大部分需要進口。中國稀土產品出口,一直以低、中附加值的初級產品為主,初級產品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75%,而高純單一稀土氧化物、高級稀土金屬合金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僅占出口總量的25%左右。研究表明,在稀土產品的價值鏈上,稀土精礦、新材料和元器件的價值之比為1∶50∶500。中國豐富的資源蘊藏量和巨大的冶煉加工能力實際上是在替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