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經常使用這類語言模式的人要記住,對于你想要拒絕的請求,及早拒絕絕對優(yōu)于你的模棱兩可。并且先揚后抑的方法并不是對他人的禮貌和尊重,而是讓溝通更費周折的畫蛇添足。
2.語言末尾的表達含混不清
有些人在溝通時語言含混不清,語序錯亂無序,話題沒有主次之分。這樣含混不清的表達無法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他們對自己的需求也沒有確切的認識。在對個人看法侃侃而談的人面前,他們表現(xiàn)得怯懦、卑微,正因如此,阻礙了他們對人際關系的把握。
說話含混不清,表現(xiàn)出一個人困惑于他人是否能接受自己的觀點。而這種表現(xiàn)很可能成為人際關系的絆腳石。所以先把自己要講的內容整理好,然后再經口傳達出去,最后再靜觀對方的反應。從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總結出經驗,從而漸漸讓自己的語言更符合邏輯,表達的內容更容易讓人接受和理解。
3.“就那么回事……”
在別人提問的時候,有些人經常用“就那么回事……”作為回答。以前來我這里咨詢的人當中就有一位經常使用這句話。記得在我和他交談的10分鐘內,我用“正”字來記錄從他口中說出的“就那么回事……”。
結果,當我把記錄拿給他看的時候,他自己也十分驚訝。在無意識下頻繁地說出這種話,很能說明問題,那便是其無聊乏味的精神狀態(tài)。雖然他表面上看似若無其事,內心卻充滿了對生活絕望的情緒。
語言的表達可以展現(xiàn)一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經常使用這類語言,會讓一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變得更加消極。所以要認清自己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意識地積極更改,這也是調節(jié)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良好手段。
4.“某某人說……”
不論談論什么樣的事情,有些人總是習慣舉別人的例子,或者引用他人的話,就像一個犯了錯誤的孩子,將過錯推卸給其他的小朋友一樣。經常使用這句話的原因在于他們的判斷和行為基準都依賴于其他人。
因自信的缺乏,當坦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時,他們擔心無法得到接受。無法表達的自身需求,又促使他們借用他人的話作為防御工具。
但是這種語言模式對人際關系并非有利。要想讓關系得到進展,首先要將自己的需求明確地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使對方進一步了解自己,提高關系的親密度。如果你總是習慣借別人的話開口,以別人的論調為中心,那么你就有必要對此好好思考一番了。
說清自己的需求才能提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