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美國做研究:大學校長的選拔及其對大學的管理

透視美國教育(第二版) 作者:王定華


吳憲

大學校長的遴選

正如各大學董事會的組成因校而異,董事會選擇和任命校長的方法和措施也不盡相同。最常見的模式是“參與”型。原因是,未來的校長將是介于董事會和大學各部門之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校長代表董事會治理學校。要讓校內教職工和學生誠服和支持校長,最好一開始就讓教員、職工和學生代表們參與校長的選拔過程。這種參與能給代表們一個機會發(fā)表他們的看法,表達他們心目中想要找的校長。董事會當然也想任命一位受眾人歡迎的校長。

董事會根據學校的具體狀況,目前最急迫的需要和未來發(fā)展的計劃,擬定招聘新校長人選的資歷和要求。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征詢學校主要部門的意見,有時候,還得求助校外咨詢部門的專家。尤其當學校因種種原因,處于極度困難時期,很希望能有一位能干的校長來打開一個新的局面。這時,外界咨詢部門的“參與”更顯得重要。有些校長候選人覺得在應聘時,實質性的事情不便直接詢問學校的董事會成員或校長招聘委員會的教授們。因為這往往會涉及學校里的矛盾沖突,董事會的現狀和辦事效力,以及前任校長為什么會離開本校那些棘手問題。他們覺得和外界咨詢部門的代理人談這些問題更為方便。

美國大學協會有一個專門幫助招聘校長的咨詢部門。他們也提供合適的大學校長候選人名單。即使校董會非得依靠校外咨詢部門幫助不可,咨詢部門的作用充其量也只是輔助而已,校董會完全掌握選擇和任命校長的自主權。美國民權議案(Civil Right Act)第七條和1972年頒布的涉及高等教育的教育修正議案第九條明文規(guī)定對婦女、少數民族不得有任何歧視。在招聘和用人方面,公立大學必須嚴格遵循本州的各種招聘規(guī)定。歧視是絕對不允許的,光憑嘴上講是不行的,高校人事部門還得用事實證明他們的招聘過程盡可能地涵蓋了所有符合條件的人選,其中包括婦女和少數民族。

董事會的做法之一是在知名度很高的全國報刊和高教協會刊物上做校長招聘廣告,最常見的報刊是《高等教育紀事》(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廣告文簡單介紹一下學校情況,應聘的條件和要求,以及應聘截止日期和學校人事部門聯系人的通信地址。幾乎毫無例外的是,廣告文中總有一條明確的聲明: 本校是就業(yè)機會均等單位(an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我們鼓勵婦女和少數民族成員積極應聘。私立學校則不必如此嚴謹地遵守州里的各種“公平就業(yè)”的條條框框。人事保密是招聘校長一開始就面臨的嚴峻問題。有些校長競選人正在其他學校做校長,工作很出色,正是最好的人選,但他們在申請過程中不愿公開自己的姓名,不愿讓外人或本人工作單位知道他們在申請新工作。私立學校還能比較容易對此保密,公立學校要做到這一點就比較難了。佛羅里達或明尼蘇達州有“陽光條律”(Sunshine Law),允許新聞媒體打聽校長面試人的名單和被投票選舉的候選人。公開應聘和人事保密的矛盾給董事會的工作帶來不少困難。曾經有位校長對此有過這樣的評論: “我對這種復雜的應聘過程有過種種猶豫。我當然支持這些規(guī)定,但又覺得鐘擺走得偏了一點,給不少優(yōu)秀校長找工作帶來了不必要的負擔和過多的風險?!币坏┠阍敢夤_自己的姓名,你原來學校的人都知道了,那麻煩就大了。你本校的董事會、教授,甚至是一般職工都想知道你為什么要離開他們,或者是你既然想離開這里,怎么還沒走呢?所有的關系都變得很復雜。除非你100%想離開,否則風險確實是太大了,萬一落選了,真的連退路都斷了。結果常常是,董事會得到的校長候選人名單要么是經驗不足的新人,要么是在現任職位上很不得志的人物。

為了尋覓到稱職并放心的人選,不少董事會直接聘用本校校友擔任校長。哈佛大學前27位校長除了哈佛學院草創(chuàng)階段最早的兩位校長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學以外,其他25位校長都是本校畢業(yè)生?,F任校長德魯·福斯特(Drew Faust),雖然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大學,但就任校長前是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Radcliffe Instititue) 院長。

另外一種方法是,不少大學的董事會廣泛征求本校校友的意見,請他們推薦最佳人選,非正式,但又非常嚴肅地邀請他們“參與”為候選人悄悄地精心安排的私下會晤。美國著名的女子院校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校長招聘委員會和吉爾·康韋(Jill Conway)的首次會面就是典型的一例。吉爾·康韋在史密斯學院任校長10年(1975—1985)。她出生于澳大利亞,本科畢業(yè)于悉尼大學,獲哈佛博士學位。擔任史密斯學院校長之前她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副校長。每年夏天吉爾都陪同她先生從加拿大去麻省看望她先生的養(yǎng)父——哈佛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他先生早年在哈佛當研究生的時候,生了重病,這位教授關懷和照料他,把他當成了自己家里的一個成員。每次來麻省,吉爾夫婦都會在這位教授家小住幾日。那天是周末,他們和哈佛教授夫婦品茶聊天。教授太太是著名歌唱演員。她勸吉爾夫婦明天下午出去散步后一定要早點回來,因為史密斯學院會有人來。她將把珍藏多年的巴黎著名作曲家為她譜寫的那首歌詞捐贈給史密斯圖書館。當史密斯學院客人接受贈品時,他們和吉爾暢談了起來??磥硭麄儗ΧY品興趣倒不大,談話一直圍繞著北美女子院校的辦校宗旨、發(fā)展方向,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此后,主人又為他們安排了幾次和史密斯院校來客的聚會和閑談。吉爾感到納悶,為什么這次一反常態(tài),沒跟熟識的哈佛朋友相聚,反而來了幾批史密斯學院的陌生人??腿穗x去后,主人還繼續(xù)和吉爾大談特談史密斯學院。吉爾感到不對勁,就問她先生: “今天怎么啦?”她明顯感到主人在玩什么花樣。她先生對她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晚飯后,主人還驅車帶吉爾夫婦去附近美麗的鄉(xiāng)村住宅區(qū)游覽了一回,指著一棟漂亮的房子,對他們說,你們不是說過想要買一幢這樣的房子嗎?這棟樓房正在出售。事后,吉爾如夢初醒,她忽然想起自己任教的多倫多大學最好的朋友、歷史系著名教授,是史密斯學院的校友。一年前她曾經跟吉爾談起史密斯學院的校長不久就會退休,她準備提名吉爾為校長候選人。史密斯學院校董會顯然很看重這位校友的舉薦。不久吉爾就被聘任為史密斯學院的校長。

由于每年美國至少有10%以上的大學在選聘校長,要想聘到受歡迎的、有能力有遠見的校長,確實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因此,校長候選人的提名和篩選過程就顯得異常重要。每個大學的董事會都各盡其能,制定了盡可能周到的招聘程序和規(guī)定。

作者簡介:

吳憲,復旦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美國衣阿華大學高等教育管理博士。大學畢業(yè)后曾長期在復旦大學執(zhí)教,學術興趣較廣泛。和復旦同事翻譯出版過《朗文英漢雙解英語成語辭典》和畢加索傳記。發(fā)表過水滸英譯論文,也寫過圖書館數據庫的文章?,F任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館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