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jīng)濟和政治研究項目(1955~1957)
東亞中心(1957~1961)
費正清中心肇始于哈佛的中國經(jīng)濟和政治研究項目。該項目設立于1955年,它獲得了兩筆巨額資助,一筆來自福特基金會,37.7萬美元,用于研究現(xiàn)代中國經(jīng)濟;另一筆來自卡內基基金會,20.92萬美元,用于研究中國政治。還有一些資金來自哈佛文理研究生院,其中一筆6.1164萬美元,用于東亞地區(qū)研究的碩士項目,1955年支付;另一筆1.1461萬美元,用于歷史和遠東語言博士項目(現(xiàn)稱歷史與東亞語言博士項目),1957年支付。這意味著支持研究生教育項目、舉辦研討會、資助研究和出版等事項,都是由同一個機構承擔的。
正式設立一個有關東亞的研究中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積極的籌備工作從1956年的夏秋開始,目的是確定中心的組織結構。經(jīng)濟學家艾克斯坦(他受費正清之邀來到哈佛)寫了一些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信給費正清,討論關于這個未來的中心要如何組織。他所建議的主要內容,比如專注于現(xiàn)代中國和社會科學學科,成為中心最初一二十年的基本目標。遠東語言系的一些教授擔心新成立的研究中心會弱化他們研究項目的地位,因此費正清答復他們,請他們放心。
1956年11月,威廉·蘭格寫了關于成立一個新的研究中心的第一封正式建議信。他當時是地區(qū)研究委員會的主席,也是俄國研究中心、中東研究中心兩個研究機構的主任。在費正清和艾克斯坦擬出的建議的基礎上,蘭格給文理學院院長邦迪寫信建議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東亞研究中心。1957年春天,當中心就要誕生的時候,出現(xiàn)了誰應該被任命為中心主任的問題。蘭格和邦迪一致同意主任應該是賴世和,而費正清和海陶瑋(James Hightower)則應擔任副主任??赡苁且驗橘囀篮蛣偙蝗蚊鼮楣鹧嗑W社的社長,而海陶瑋感覺離不開遠東語言系,領導新中心的重擔就落在了費正清肩上。費正清當時已經(jīng)在主持中國經(jīng)濟和政治研究項目,是一位現(xiàn)代中國專家,他的研究領域也契合要成立的研究中心將要側重的領域。①
①這一系列事件的基本情況以及當時所獲捐資的數(shù)目見1965年12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十年主任報告》(Harvard University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Ten-Year Report of the Director)的附錄A和《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二十年報告,1955~1975》[Harvard University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Twenty-Year Report,1955~1975,費正清、布里格斯(Virginia Briggs)撰寫,傅高義修訂]第7頁有關財務狀況的記述。例如,艾克斯坦寫給“中國經(jīng)濟和政治研究項目”執(zhí)行委員會(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project)的有關“未來東亞中心規(guī)劃”(Future Plans for a Center of East Asian Studies)的備忘錄;艾克斯坦1956年7月19日寫給費正清的關于如何組建一個中心的信;以及1957年10月24日,他寫給費正清的有關同一問題的備忘錄。1956年年底時對這個問題的考慮程度可見1956年12月12日準備的《關于設立東亞研究中心的建議(草案)》(Draft Proposal for a Center of East Asian Studies)。1956年12月初有三位遠東語言系的學者對成立新中心的提案表示不太感興趣,他們是:維格里諾(V.H.Viglieno)、柯立夫(Frances Cleaves)和系主任葉理綏(Serge Elisseeff)。為此,費正清1956年12月10日專門給他們寫了一封動員信。這些材料被歸檔在哈佛檔案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雜項檔案(1955~1957)里。蘭格和邦迪之間有關建議賴世和擔任東亞中心主任的通信,可見哈佛檔案館文理學院院長檔案中有關地區(qū)研究委員會(Committee on Regional Studies)的那一個文件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