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天,萬惡的旱魔踏足我們美麗的山野。起初,我們用自己的蠻干勁兒解決了生活用水問題。在抗旱大戰(zhàn)來臨之前,我們并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只是感覺生活用水比往年困難一點而已。
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們六年級的女孩楊海叫同學每星期總要請一兩天假。起初她在請假條上只說家中有事,因為孩子不愿說,我也不便細究。這樣過了兩個星期,我隱約覺得這孩子有什么難言之隱,于是單獨詢問了她。
這一問可把我嚇了一跳--原來她的爸媽常年不在家,家中就她和兩個弟弟,他們的生活用水,要用大水壺到很遠的地方背,雙休日背的只夠用兩天。上課期間,下午放學去背就晚了,只得請假!這時候抗旱大戰(zhàn)已經(jīng)打響,黨和政府在行動,愛心人士在行動。
我們也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和用水情況做全面摸底。同時,一向很重視寫作教學的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生活中的感受用日記寫下來,也當作摸底的一個事項。
這一摸就摸出了一大堆讓人震撼的問題來:楊海叫每天放學回家,要做飯給兩個弟弟吃,早上天不太亮就得起床做飯(因為離學校太遠,他們中午不能回家吃午飯),幾乎每天都得到山里去背柴,下雨時還得種坡地的玉米;楊敏的爸媽也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帶著弟弟要做家務,要按時到一公里以外的公路上去背政府工作人員運來的水,要養(yǎng)一群雞,下雨了也要種地;徐梅的爸爸去世幾年了 ,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她也帶著兩個弟弟上學、放學、做家務、種玉米、種菜,到山中背柴、背水;父母離異、記事以來幾乎沒有得到母愛、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徐艷,只要在家,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幫助爺爺奶奶,不管是做家務還是種地,樣樣在行,奶奶身體不好,懂得感恩的孩子用她的勤勞盡量報答爺爺奶奶的養(yǎng)育之恩;楊海剛自小失怙,母親早改嫁,現(xiàn)在,他幾乎每天都得跟著視力非常糟糕的爺爺背水,他還小,只能用裝二十斤的塑料壺……
對于孩子們?nèi)沼浿刑岬降氖?,我還是有點半信半疑,于是我和我的同事連續(xù)往一些留守兒童家跑了幾趟,事實證明,現(xiàn)實比他們?nèi)沼浿杏浭龅膰乐氐枚啵?/p>
我感慨于孩子們的堅強,他們在日記中的那些長吁短嘆,某些人可能認為那代表他們不夠堅強,但是,如果把別人放到當時那種殘酷的現(xiàn)實中,某些認為他們不夠堅強的人恐怕就不是嘆氣,一定是慘叫、一定是活不下去了!
我們的遺憾是,因為能力原因,為孩子們做得太少了,偶爾送點水,主要是詢問他們面臨的困難,鼓勵他們戰(zhàn)勝困難、笑迎美好明天。于是,孩子們的日記在一天天的堆積,我們一如既往地和他們談心,談現(xiàn)實,談未來,今天是這樣,明天也是如此!我們認為,讓孩子們看到美好的未來,這點非常重要,要把這一點變成孩子們生活和學習的動機、動力和出發(fā)點。
將留守兒童日記出版,是我一年前的心愿。當時抗旱激戰(zhàn)剛剛結(jié)束,被孩子們生活狀況震撼的我,某一天在讀孩子的一則日記時忽然想起:這種精神、這種生活,如果呈現(xiàn)在都市的孩子眼前,會怎么樣呢?要把山區(qū)孩子們的生活呈現(xiàn)給都市的人們(包括大人和孩子),我最先想到的是圖書。于是,這本日記就順理成章的出來了。
首先把日記集的稿子遞交出版社是去年八月,后來是以電話和電子郵箱的方式推薦、投稿。我本以為這樣的材料到了出版社或出版商的眼前,會立即產(chǎn)生震撼,社會也會即刻為之一亮。可是,當?shù)弥覀儾豢赡芫邆渥再M出版的經(jīng)費之后,在好多出版單位里稿子就成了垃圾。我百思不得其解,好在我堅信人間有愛,繼續(xù)收錄著孩子們的日記,也繼續(xù)抱著與仁者握手的幻想,繼續(xù)發(fā)郵件和打電話。
幾經(jīng)周折,遇上了“北京時代華語”和江蘇文藝出版社!他們接到稿子就決定了他們的努力方向,這是我和孩子們幾世修來的福分!我亦認為整個社會當有所思考,因為我認為這事與“小悅悅事件”差別不是很大,“北京時代華語”和江蘇文藝出版社比陳姨更有勇氣,他們關顧的不只是深山里的一群孩子,城市的家長和孩子都必然從這本日記中受益匪淺。
接下來,為孩子們的未來操勞的是黔西南州副州長賀登祥先生。當他得知這本日記即將出版、且寄望他作序時,先生沒有二話,直接答應,書還沒有印刷,相應的研討會已經(jīng)在他的計劃里,留守兒童的明天已經(jīng)是他的大半個心事。
在這里,本人代表小作者們,誠摯感謝“時代華語”和江蘇文藝出版社、感謝賀副州長、感謝王定芳老師!感謝支持這本書出爐的我的同事!
現(xiàn)在,這本書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了。值得說明的是我并不是要把孩子們的生活現(xiàn)狀告知廣大有愛心的人們,然后讓大家一起去“改變留守兒童的生活現(xiàn)狀,”我不是在大呼小叫地說:“給孩子們幸福、別讓他們干繁重的勞動!”也不是說:“孩子們過得太貧苦了,給他們一點物質(zhì)幫助吧”--都不是!我的想法是:不必太急切地改變他們的處境,但是一定要為他們探討尋找美好明天的做法和意志,讓堅強的人認識更堅強的人,讓處境相近的人互相激勵,把苦難當財富享受!一句話:不要用可憐的眼光看他們,要用贊賞的眼神為他們加油!即使要為他們修路鋪橋,也是我們背后的秘密,不能讓他們認為有愛心人士在就萬事大吉。
愿留守兒童不再是社會的潛藏病灶!
愿我們不再為留守兒童糾心!
愿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孩子因為這本書變成自立的強者!
愿仁者平安幸福!
楊元松
26個留守兒童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