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規(guī)模的江戶城區(qū)建設(15)

大江戶八百八町 作者:(日)石川英輔


充實消防,

獎勵防火建筑

普通民眾也積極推廣各自的防火對策

逐漸完備的設施和對策

為減少江戶的火災,幕府積極采取了各種措施和對策。首先,在各町町役[ 身份與普通百姓相同,在町奉行下掌管都市民政的官職。]辦公處的自身番和辻番[ 在武士宅邸聚集區(qū)設置的用于警備目的的番所。]設置火見櫓,以提高火災警報能力。在明歷大火后,又積極推廣防火對策,有計劃地設置了防火空地和防火堤等防止延燒的防火帶。

因按當時的消防技術(shù),無法用水直接撲滅大火,設置防火帶,防止延燒就成了幕府防火的主要著眼點。

防火空地的設置雖然收到了明顯效果,但因是人為的強制設置,有礙市區(qū)街道的發(fā)展,而受到部分町人的反對。

◇商家的土墻倉房和地窖

幕府末期,英國駐日本外交官米特福德[ A.B.Mitford(1837-1916),幕府末期來日的英國外交官,著有《英國外交官眼中的幕末維新》。]曾在橫濱遭遇火災。事后,他對火勢蔓延之迅速作了如下的描述:“日本之火災(與英國不同)連著房檐,一座接一座地迅速擴散開去?!睉c長(1596—1615)以前的民家,幾乎都是草房頂。慶長六年(1601年)由駿河町的出火而引發(fā)的火災,幾乎將當時的江戶全部燒毀。幕府認為延燒的主要原因在于房頂是易燃的茅草,此后便明令禁止使用草,而一律改用木板。

明歷大火(1657年)后,幕府設置了防火空地及防火堤。并作為享保改革[ 由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于在位的享保年間(1716—1745),以幕府財政安定為主要目的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他大刀闊斧推行的一系列措施,被認為是江戶三大改革中最成功者。一般認為,若無此番改革,幕府的倒臺將會更加迅速。]的一環(huán),設立了“町火消”等消防組織。

同時,幕府還鼓勵建造耐火建筑。對武士,幕府大力獎勵瓦房頂;對町方,除了鼓勵建造土墻,貝殼防火屋頂及土墻倉房等規(guī)范的耐火建筑外,把木板房頂改成瓦房頂?shù)挠媱澮仓鸩秸归_。瓦的價格最初很昂貴。但在延寶年間(1673—1680)出現(xiàn)的輕而結(jié)實且價格低廉的棧瓦,使瓦房頂?shù)玫匠醪狡占?。但無論如何便宜,瓦的價格還是高于木板,幕府就頒布了諸如免除五年公役[ 江戶時代幕府對町人設立的夫役。]和買瓦可以貸款等一系列優(yōu)惠措施。

聚集于日本橋附近的商家,也有其各自的防火對策。他們除了把倉庫建成土墻外,把店鋪也做成類似的結(jié)構(gòu)。還在住房地下挖地窖,當火災發(fā)生時就可以把家財安全轉(zhuǎn)移進去。而一些大的店鋪則在土墻倉房內(nèi)再挖一個地窖,以確保雙重安全。

因地窖比土墻倉房和土房更實惠,據(jù)說江戶所有因財力不足或沒有土地的小商販都選擇了挖地窖這種防火方式。但因下町一帶的地下水位較高,地窖極易滲水,人們通常都是在等到大火快燒到家門口時才把貴重物品扔進窖內(nè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