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莎士比亞,在創(chuàng)作初期,自然無什么大事可述:好似一粒種子,埋在土內(nèi),占的地位很小,作品免不掉有不成熟的成分:如模擬、浪漫、單純,全篇只令一個人物有光,其他均模糊、黑暗。不過,莎士比亞很快就跳過這路,接著是他的真正的人格的出現(xiàn)。這人格,好像一條大河,一路峰回路轉(zhuǎn),溪河歸趨;沿途吸收,也沿途蒸發(fā)、沉淀。最后,走入海洋世界,如海一樣廣大、深厚,有時波浪洶涌,有時寧靜如鏡。
②出芽生長了!他的向上迸發(fā)的人格,又頗似春日雨后初晴的自然,四周草木,吐出一派怡蕩的空氣。所謂“暮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他此時人格的風度的描寫。你在他的人格的召應(yīng)下,有如人在樹蔭下,一望四野碧綠的田疇,你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夢幻、產(chǎn)生自然愛,充滿人間生活的喜悅,配以熱情,夾以幽默,如此,整個宇宙都像在歡迎你,歡迎你將有更豐富的生活。人到此時,自然會覺宇宙給我們的存在,非常豐富,無一樣缺乏,無一樣有缺陷。即使有什么不滿,那也被覆沒在角落里,不關(guān)緊要了。什么悲哀,也早消失了。人在此時,也許真正覺得這些都是生活之外的東西;生活之內(nèi),充滿了朝氣。他自然會笑著、詼諧著、夢幻著把時光渡過去。
③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情調(diào),可以久持么?顯然不能。因為人類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小世界,靠幻想支持過生活。而且,希望過大,夢幻太多,一落到實際,必然會崩潰。這種崩潰,如果沒有健全的精神支持,人格就會破產(chǎn)、敗壞、降落。人如果要在這種崩潰之上重建一個新天地、新境界,那就必須有一種新的血液注入。這新血液,必定是人的理性之類帶來的東西,如冷靜、達觀、寬容、自制之類。莎士比亞的人格,愈向上發(fā)展,愈受這些東西約制,直至前期的幽默、激情、夢幻等逐漸消失或變形。我們也可說,這就是他的人格的壯大與成長的最初過程。當然,一個偉大的人格,還不能至此為止。
[F]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第一期,可說是模仿期,他的真正的人格,還未發(fā)展出來,只是在當時的社會意識中躊躇。他的心,還是向外,讓外來影響支配。所以,文字多半不自內(nèi)心涌出,從其中看不出后來真正的、有意義的偉大人格。這一時期的劇本,幾乎每本都有受同時代人的影響的地方。
①人不能超出時代,就必須用同時代別人的人格,去鑄造自己的人格,結(jié)果,往往是湮沒自己的人格,甚至連自己的個性也有被消滅的危險。莎士比亞初寫的劇本,也許有世俗上的原因,所寫的常力求合于Greene,Peele,Lyle、Marlowe等的標準與情調(diào)。所以,無怪Greene罵他,“是用他們的美麗羽毛,忽然暴發(fā)起來的烏鴉。”
②當時,戲劇創(chuàng)作上有幾個主要線索:塞尼加的悲劇,把人物寫得呆呆板板,好似人類都是一群護士、仆從,再加點鬼的威嚇、超自然的智慧的神秘;M.馬羅(Marlowe)的不勻稱形式,注重全劇只使一個人有生命,其余人都呆如木石,以及人物動機之類很不自然,弄得動作之轉(zhuǎn)變,有似閃電,使全劇成為一種傳奇形式。這些,不成熟的作品所常見的現(xiàn)象,也出現(xiàn)在莎士比亞最早期作品中。
③莎士比亞最早作品,除最早一部《亨利六世》(三部曲),不純是莎士比亞個人手筆,其余,有些劇本是受同時代人的影響,則是沒有問題的:如《愛神的勞役的失去》,顯然受李麗(Lyle)的華麗體的影響,人物的出現(xiàn),有如馬羅的閃電。其次,如《凡羅拉二紳士》,許多辭句,還是格林(Greene)的田園風味,自己并未消化過。再次,如《理查三世》,頗有塞尼加的悲劇的影響,整個劇,只有一個全能的、勇敢的、敏捷的理查王——他作任何事,從不回顧反省,一直至死。這些影響,使他能寫成許多喜劇和歷史劇,都不能算十分成功,如果比之后來寫的歷史悲喜劇本而言。
④但是,他并不是沒有突出的成績。他在幾個方面突破了因襲形式:a)逐漸使每劇中的次級人物,表現(xiàn)其特點或差異性;如《理查二世》一劇中情況:配角已不是不靈活了.b)采用對照法,正反對照,已和流行形式有別,尤其在《二紳士》一劇中,幾乎全用對照法穿插而成,《理查二世》,也如此。某一種性格,一定要從極反的性格烘托出來,有如黑白對襯。這方法,雖嫌幼稚,但在莎士比亞應(yīng)用起來,很成功,這也表示他在某些方面已超出前人了。c)他已經(jīng)能用極少文字寫出一種性格;d)他已能集各家之長,如李麗的“華麗”,格林的“田園風味”,啟德(Kyd)之激情與寫實,皮爾(Peele)的精妙的肉欲,拉洗(Nash)的“諷刺機智”;馬羅的深度悲情,他能體會,也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