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莎士比亞的人格(4)

周輔成文集 作者:周輔成


如果有人鄭重問我:莎氏人格來源何在,我將照上所述鄭重告他:莎翁人格來源是:

第一,他是平民,因此能對人的各方面的生活,都體驗過,都了解。

第二,他是真實的平民,故不為世俗的矯揉造作的生活,所欺所蔽。雖為女王所嘉許,雖結(jié)識貴族甚多,但毫不受其影響,能獨自超越。

第三,他是自得的平民,故雖受苦,但不絕望,不憤激。依然冷靜。

總之,他懂得生活,懂得人類存在的地位,所以能客觀,能寬容,能對人類沒有一點真正的恨與恥笑。也因此,無怪他在晚年能夠那么恬靜自得。

二 從作品中所見的人格及其發(fā)展

[A]從生活上看人格,可能追其根源,但這屬于原因與結(jié)果方面,我們?nèi)绻麖淖髌飞峡慈烁瘢瑒t可追究到人格成立的理由,屬于意義方面。

[B]作家每一作品,都是他的人格的表現(xiàn)。中國話有所謂“文如其人”,即人的品格與文章的品格乃一致。西洋也有句古話,便是“風格即人格”。

何以如此?因為:每一創(chuàng)作過程,都是作者憑借他所感的真實世界(the real world,not the actual world),再以我們現(xiàn)實中的人事供其驅(qū)使,造出一藝術世界來。即使是現(xiàn)實主義者,他也有他相信之真實世界。這真實,便是現(xiàn)實。但有的人,不以現(xiàn)實為真實,簡直是虛幻,他或許沒有肯定著一真實的世界,但虛幻之被他明白為虛幻,也覺這是一個真實。他的人物事境之任意虛構或創(chuàng)造,便免不了受此最高原則的支配。再有的人,以此當前世界為虛幻,現(xiàn)實為丑惡,但另有一真實世界為此虛幻之所歸,人生或有與之隔絕之時,但也有易與之接近的機會。以這樣一個態(tài)度來創(chuàng)造,來對待人事,則他的作品內(nèi)顯現(xiàn)出的情調(diào),更又不同。這種種都可說是作者的世界觀或人生觀,也是作者整個的人格。作者的人格,也就在這類地方,充分表現(xiàn)出來。我們的第一流作品,不能沒有這個,因為失去這個,便是失去作品內(nèi)之一貫、失去創(chuàng)作之統(tǒng)御原則。我們根據(jù)統(tǒng)御原則,任意創(chuàng)造人物事境,以求表現(xiàn)真實至幾分之幾,這是屬于技巧問題,但我們?nèi)绾蔚糜幸唤y(tǒng)御原則,如何得知真實,則是思想問題,其實是一人格問題。人格的不同,則了解之真實境界不同;人格有高低,則在同一大路上了解真實,也有深淺之異。由于這樣,所以任何作品內(nèi)自然現(xiàn)出有不同的人格和高低的人格。所謂文學上的風格,也許一半屬于技巧問題,但因技巧曾受統(tǒng)御原則之支配,所以技巧,也不能任意發(fā)展,而必有作者人格之消息在內(nèi)。我們亦未嘗不可說技巧借統(tǒng)御原則而得發(fā)展,最后技巧便整個托出統(tǒng)御原則;因此技巧之所至,也是統(tǒng)御原則之所至,亦即是作者人格之所至。我們在這個意義下,所以可說,風格即人格,亦即是說“文如其人”。

[C]文學作品愈偉大,固然是作者表現(xiàn)之人格愈偉大,但作品中所浮現(xiàn)之人格,亦最清楚。反之,作品愈壞,愈無人格作基礎,亦愈見不著人格。推而至于一種模仿作品,或機械作品,不過是一張統(tǒng)計調(diào)查室的表格,或衙門內(nèi)的“等因奉此”之公文而已。無人格生命的文字,必然在文中顯示為有另一種東西在推動作者說話,而作者有如木偶,隱隱中顯出作者寫它,乃另有一低級目的。文學上出現(xiàn)低級目的,于是美之所以為美的實質(zhì),完全消失,好似花并不開在園中或山中,而乃放在一個扒手或市儈之手上,即使原花為美,亦失其美而變?yōu)槌罅恕F鋵?,不只是文學上如此,就是許多哲學、政治、歷史甚至文學方面的說理文字,亦常犯這種毛病?;蛘?,我們可用另一種說法:即文學無論怎樣遮掩,也必都是表現(xiàn)作者自己。無論最真實的也好,作偽的也好,模仿的也好,那作者自己的人格或個性,都很明顯地具在。(我是說最低人格或沒有人格,也是作者本人)這有似個人的面容,真誠的人,固然每一悲喜,都形之于外,就是那一類市儈俗子,專欲裝腔做勢的“正人君子”,也無法騙得過那種務必在面容上求認識對象的人,他的丑相,依然露在外面;欺哄得過的,無非其同類不求認識人格之人而已。進一步看,同類人亦不能欺哄,因同類人了解同類人,尤其清楚。不過,有一點可得救的,即他們都不求自反自省,所以對人亦不會,亦不求分析其最后之人格,此所以他們能自欺,兼以欺人。然而文學則不能如此。因為每一文學作品,都是假定要出現(xiàn)作者的真正人格的,所以文學最不能作假。假文學就是丑文學。丑文學就是非文學。文學上第一標準即要真,此真是真實,也是真誠。凡不合乎此,都在被淘汰之列。

[D]莎士比亞的作品,每被視為最能表現(xiàn)人性,或?qū)懙米钫媲?。但就其?chuàng)作之指導原則言,則當由于作者所見之真實世界更為真實,或更為廣括(More comprehensive),而根據(jù)此出現(xiàn)之人物,更為逼真。所以能至此,是由于他具有一種高越的人格,他用他的人格,能感觸到“真”的最深度。我們隨著他的每一作品中的路線走完,一回頭,一反觀,自然會接觸到這種真的世界。自然,與作者的人格互相感應。

[E]莎士比亞的人格,是逐漸發(fā)展的,隨著他的作品,可分為三個時期,或四個時間。各期能自成獨立,但亦密切聯(lián)系。從始到終,差異雖大,但我們?nèi)阅芸闯鲞@是一個人格的春夏秋冬,四時變化。其中的盈虛消長,都可說有一種必然性。好像一個種子,從出芽以至結(jié)實,雖直接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雖然展開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但這環(huán)境不過是它借以發(fā)展本性之用而有的材料,形式不過是隨材料而有的一種適應,自身依然循著他本性的發(fā)展路線而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