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莎士比亞的人格(2)

周輔成文集 作者:周輔成


④我們沒有精力來研究莎士比亞初到倫敦,是走哪一條道路?步行或是坐車?我們只想知道莎士比亞到倫敦后謀生的大略狀況。他以一個鄉(xiāng)下人身份來到大都市謀生,作馬夫、作仆從,這并不辱沒他后來鑄成的偉大人格。反轉(zhuǎn)來,我們也許還從這些事情上看出他的偉大人格的由來。我們總不能說,莎士比亞初到倫敦,即得到不致受紳士們鄙視的社會地位。他在二十二歲到倫敦,沒有受過充分的教育,沒有身份可為憑借,更沒有師長的提拔,完全是一位自力更生者。他也許很幸運,逐步上升,在得意中忘去在鄉(xiāng)間的一切困苦、受辱。但是,他在鄉(xiāng)村中養(yǎng)成的篤實誠摯精神,卻始終隱伏在心內(nèi)。他在倫敦的初期,在表面上,確很順利;從他的作品,即可見出。(關(guān)于他的人格,在作品中的表現(xiàn),我們將在下節(jié)評述)。僅從他的生活來說,我們只曉得結(jié)交了幾個伯爵,如Southampton和Herbert等。現(xiàn)代莎士比亞學者華萊士(Wallace)考據(jù)他,曾居住在一位法國的流亡者的家內(nèi)。這些事實,不論確實否,只表示他的社會地位,逐漸改好。從各方面看來,他對人,總是從好處看,他對人(在著作上亦有所表現(xiàn))不隨便發(fā)些粗俗的牢騷;不像后來的狄更司、蕭伯納等,對人、對社會,脫不掉有一種近似憤世嫉俗之類的感情。在“獻給Southampton詩”上,可見他的情感與心靈,始終是平衡的。批評者雖然說它缺乏血肉生命力,或為“一對冰房”,但從豐富的思想與同情上,卻顯出心靈蘊藏著無量的寶藏。我覺得莎士比亞的人格,在這些時,已經(jīng)鮮明了。倫敦幫助他的人格上升,也使他心志堅實,對自己對人類都滿懷希望。靠這一線光明,任何愁苦悲痛,也不能摧毀他了,雖然他一生都受悲愁包圍。

⑤我們決不能說莎士比亞心中無悲痛。因個人利害而有的悲痛,可以削減到微不足道,但為他人,為人類的利害帶來的悲痛,卻隨人格的升高,而悲痛愈深。有人說莎士比亞在倫敦的生活,一度順利后,又一度頹唐。有人說,這是因為他的好友Southampton被拘禁,失去友恃;這是極勉強的猜測;有人研究他的十四行詩,認為他的悲思,是由于詩中所寫的Mary Fitton,她是他的情婦,但是后來情婦把他拋棄了,他憤而寫悲劇。所有這類考證,我們都不敢輕信。有一點則是真實的,即他的人格愈高,他的奮斗愈艱巨。生活上的酸甜苦辣,他都經(jīng)驗過,他的思想感情,自然會伸縮自如。人格已成型,他必然會讓生活逐漸收斂,決不會無端散發(fā)。但也不會對一切困難苦痛,謀求躲避。他雖然有抑郁,但與一般從絕望中發(fā)出的抑郁,有大差別。他的抑郁,引導我們走的路,是希望之路,是入世。個人的人格,最初如果不是健全的、純潔的,往后也決不會承受得住苦痛的襲擊。世上許多人,偶一經(jīng)受挫折,一受悲痛,便心緒頹唐,憤世嫉俗,惶惶不可終日。雖然有時不免罵人為獸,而自身卻已變成了一只最野的獸。唯有那人格已經(jīng)成型、并提高,脫離獸性很遠,才能真實過“人”的生活,并且能夠達觀地對待苦痛、悲哀,并能善用它、使之升華。莎士比亞,很可能走的就是這條路。我們很可以說,莎士比亞對人生,既能使個人的悲哀,與人類的悲哀,分別來看,又能使之結(jié)合起來看,這就使他的悲哀,不能不變質(zhì)、升華,成為更高的悲哀,以致悲痛了,這在哲學上就叫個人與群體的合一。他是現(xiàn)實主義者。他用此代替了中外哲學史上所謂的天人合一。

⑥莎士比亞晚年,仍回到家鄉(xiāng)去。這使他的抑郁,更為純化。他的生命,從何處來,現(xiàn)在仍又回到那里去。面對生命的來源,細想想一生在世上繞的一大圈,不能說不是增長人的聰明和智慧的。我們要徹底知道生命么?試問,如果只在一個點上細想,而不從線上去細想,這樣追懷反省,會有什么收獲呢?孔子不能在周游列國時“從心所欲不逾矩”,必待歸來著書立說,細思往事之后才做到,這例子似乎也可應(yīng)用于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老年歸鄉(xiāng),或許有其外在原因,但這主要屬于內(nèi)心的要求,則是無可懷疑的。他必得這樣,才能更清楚而又能從整體靜觀人生。莎士比亞在生活上演出的仍是一場“忠于生活”的戲劇。他沒有超出常人的地方:由歡喜而悲痛,由悲痛而寧靜,于是一塊白幕布從上吊下,由親戚朋友口中述說,“他死了”。他的悲,也許正是這種悲。那是命運所不能逃避的。我們的奮斗,也為力甚小。或者換一說法:這就是“人”的悲哀,也是“存在”本身的苦痛,不過莎士比亞能洞識到底罷了。他雖然死了,但卻保存了一個完全的人格,即表露在數(shù)十本戲劇和幾篇長詩中的作者的人格。他沒有虛度年華,他能靜觀地發(fā)揮“人”的意義,能為我們?nèi)祟愯T造成一付很優(yōu)美的內(nèi)省的明鏡,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D]生活的敘述,也許很平淡。關(guān)于莎士比亞本人的個性或性情,我想,他生時的朋友所敘述的,將是很可靠的信息。

①朋友們看到的莎士比亞,都覺得他,很可愛。只有一個同時代的人,名格林(Greene),才帶著嫉妒罵他為“用我們的羽毛裝飾起來的暴發(fā)的烏鴉,……一個每樣都懂一點、但對每樣都不精的人”。但莎士比亞的友人H.Chettle卻為他辯護說:“就我所見,他的風采,彬彬然有禮,亦如他的身份之優(yōu)越”。至于廣大的崇拜者,則認為“他作事正直,可證他是一位誠實人;他的著作詼諧有趣,可見其藝術(shù)相當成功”。

②他的博學的友人本·瓊生(Ben Jonson)說得更具體,“他在天性上實在是忠實、開朗而又豪放,他有一種優(yōu)美的想象力,勇敢的見解,溫和的面目,……他的機智,是在他自己的掌握中,但愿他能控制它。有許多地方,他所寫的,不免是可笑了,但他用他的好處,把他的壞處抵消了,他可被贊美的地方,比可被寬恕的地方,多得多!”

③有人說,莎士比亞的生活,在友人的記述里,留得太少,這是因為他的生活很平衡,無顯著的特點。這也許是真實的。但僅就友人留下的少數(shù)敘述而言,已足以證明莎士比亞的生活,仍有特色可言。尤其是本·瓊生的贊辭,使我們相信他的人格,不是一個尋常人的人格,藏在抑郁與幽默的后面,有他的莊嚴的、偉大的生活的奮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