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四類:低利潤高成長率的稱為‘問題兒童’;高利潤高成長率的稱為‘明星’;高利潤低成長率的稱為‘乳?!?;低利潤低成長率的稱為‘老狗’。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問題兒童’成長為‘明星’,讓‘乳牛’不要太快變成‘老狗’。”
許多媒體都對嚴曉群這個精彩的比喻贊嘆不已。不過,只有最貼心的下屬才有機會聽到這套理論的最后一句—“如果長不成‘明星’,那么至少要變成‘乳?!??!?/p>
嚴曉群的企業(yè)究竟最終成為什么類型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問題兒童”和“老狗”打造成“乳?!钡倪^程,其實就是一個引人上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嚴曉群走的每一步棋都和賭局中的莊家一樣,處心積慮,步步謀劃。其目的只有一個:在熊市中制造牛股,盡可能多地吸納財富資源。
嚴曉群用得最多、使用起來最嫻熟的坐莊技法就是關聯(lián)交易。
簡單地說,關聯(lián)交易的方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關聯(lián)公司互相炒作、互相買賣對方股票,這種方式換手率相當高,莊家將股價炒上去之后,再逐步套現離場。另外一種就是關聯(lián)公司之間相互置換資產。莊家只要將旗下企業(yè)中具有很強贏利能力的優(yōu)良資產跟新收購來的上市公司的“垃圾”資產調包,就可以讓每股凈資產直線上升,輕松實現贏利,拉升股價之后再套現,讓跟進的中小股民接盤。
和普通坐莊者不同,嚴曉群這一類資本炒家在股市上雖然行為轟轟烈烈,性質卻撲朔迷離,動靜雖大,意圖卻相對隱蔽,在很多時候并不容易察覺,因此也就更具迷惑性。
最容易迷惑中小股民的時刻,主要集中在收購前后、重組計劃發(fā)布前后以及年度財報發(fā)布前后。這三個特殊的時刻,也正是嚴曉群式的莊家設套布局的關鍵點。
在收購之前,莊家基本都會用高舉高打、大鳴大唱的方式引起關注。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很明顯,為的是讓股民對被收購的殼公司產生期望,同時把一只冷門的垃圾股炒熱。這個時候,會有一部分股民抱著抄底撿便宜的心態(tài)吃進垃圾股,希望囤積待漲,殊不知很可能就此中計。對于那些“一槍打”、“撈一票”就走的莊家來說,股民的抄底心態(tài),恰好迎合了他們的套利計劃。
收購一旦達成,莊家往往會適時發(fā)布重組計劃,很多時候,這同樣是一個圈套。所有的重組計劃,基本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只說希望,不說困難。而當重組計劃被公布出來,就成為最能迎合股民心態(tài)的利好消息,然后莊家將計劃象征性地實施一下,把股價拉升上去。只要發(fā)現中小投資者或局外大投資者跟進,他們就會選擇抽身跑掉,或是將股權拿到銀行作抵押。在把后來的人套住后,股價往往會跌回去。嚴曉群在多起收購案中,都向股民許諾了美好的投資未來,結果卻被證明是極大的謊話。斯威特在并購了小天鵝之后,即便在當地政府的催促下,也遲遲未對獲得的800畝土地進行開發(fā),即為這方面的最好證明。
通觀斯威特收購的公司,它們有很多共性,表現為業(yè)績下滑、虧損嚴重甚至瀕臨退市,基本都戴上了ST甚至*ST的帽子,失去了在二級市場上融資的功能。這時候,一份漂亮的財務報表,就是企業(yè)贏利、成功起死回生的最好幫手。嚴曉群的方式是資產置換,我們可以發(fā)現,他把許多優(yōu)質資產無償贈給新公司,控制權沒有失去,卻把虧損大幅洗掉了,從而得到一份贏利報表。在這個時候,股民假如只看年報,便很容易被莊家迷惑,誤認為新東家經營有方,值得倚靠,繼而加倉跟進。其實,這只不過是莊家玩弄的財務游戲,一旦加倉,只會越套越深。
幾乎絕大多數的股民都會鉆進此類莊家的圈套,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實業(yè)經營、產業(yè)轉移這些口號下,新入市的股民往往會放松對“有莊無莊”的判斷。同樣,富于經驗的資深股民也容易被誘進場,因為這些莊家恰好利用了這部分股民的經驗,了解他們對上市公司將會作出怎樣的預判,知道股民往往追求“某某股有資金介入”、“某某股面臨重組”之類的消息,更追求“業(yè)績增長200%”這樣的美妙謊言。因此,在收購前后、重組計劃發(fā)布前后以及年度財報發(fā)布前后這三個特殊時刻,股民需要格外注意,入市時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