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歷盡波折后才知道,將自己的宗教偏見強加于印度人,結果只會適得其反。這就是為什么在英國統(tǒng)治200余年后,1947年印度獨立時,只有不到3%的人信仰基督教。相反,1954年法國離開越南時,這個國家?guī)缀跤?/3的人信仰天主教,而法國統(tǒng)治越南的時間不足100年。從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英國統(tǒng)治者都允許、有時是鼓勵基督教傳教士在印度傳教,但收效甚微。然而,一些新教傳教團體則認為,他們能將印度的“偶像崇拜的異教徒”從蒙昧狀態(tài)中徹底解救出來。
1857年后,英國統(tǒng)治者對傳教士的態(tài)度就從漠不關心轉(zhuǎn)為直截了當?shù)姆磳?。?jù)說兵變時,在許多叛亂的士兵中,尤其是來自聯(lián)合省的婆羅門軍隊中,流傳著一種說法,即他們必須使用一種新的子彈,用牛脂做潤滑油,于是激怒了這些士兵。同樣,在穆斯林士兵中則流傳著子彈上涂的是豬油的說法,也讓這些穆斯林士兵滿腔怒火。而且,在起義爆發(fā)之前,軍隊里謠傳著英國軍隊計劃讓印度變?yōu)榛浇虈?。這些謠言雖然無憑無據(jù),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教的許多傳教士對待印度人和印度文化的方式激起人們的怨恨。因此,兵變被鎮(zhèn)壓以后,英國統(tǒng)治者決定在印度的歷史框架內(nèi)延續(xù)他們的統(tǒng)治,恢復了莫臥兒時期的一些禮法儀式,并最終將首都從加爾各答遷回德里。
即使在現(xiàn)代,印度的穆斯林和基督教群體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教友相比,禮拜的方式也更溫和中庸,更顯得非正統(tǒng)。這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其積極意義在于,這種趨勢延續(xù)了印度對宗教的寬容,認同信仰神的方式可以有許多種。消極的一面是,種姓的影響根深蒂固,無論他們皈依的是基督教還是天主教,仍然依據(jù)出身而被劃分為三六九等。薩默賽特·毛姆有一次曾拜訪當時葡萄牙的殖民地果阿(Goa,1961年,尼赫魯對葡萄牙人失去了耐心,將這塊領土歸入印度版圖)。毛姆與當?shù)匾晃惶熘鹘棠翈煶闪伺笥?,這牧師的祖先是在葡萄牙人影響下皈依天主教?!拔腋杏X到,”毛姆寫道,“他盡管已皈依了有400年歷史的天主教,但在心底里,仍然是個吠陀主義者(正統(tǒng)的印度教教徒)?!雹?004年,我和普莉婭順路走訪一位著名的果阿作家,她是一位天主教徒。她剛把祖?zhèn)鞯姆孔有掭莸煤芷?,這是一所具有當?shù)仄帕_門建筑風格的傳統(tǒng)古宅。我有些天真地問她,他們家族是否有葡萄牙血統(tǒng)?!安?,這不可能,”她說,“我們家族是婆羅門?!?
據(jù)估計,印度基督徒中大約有70%的人,其祖先曾是達利特或?qū)儆诓柯涿褡?。一般來說,他們不應該忘記這種背景,因為皈依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通常都是集體行為,一般是整個低種姓的群體一起皈依,而不是個人行為。然而,改換宗教并不意味著他們脫離了種姓,相反,他們只是簡單地加了一個前綴:“達利特-基督徒”或 “達利特-穆斯林”。在印度城市中,這種嚴格劃分并不明顯,但是,這些少數(shù)民族絕大部分仍未步入城市中產(chǎn)階級。在泰米爾納德邦,最近的一份調(diào)查顯示,在所有的泰米爾天主教徒中,63%是達利特,但是只有3%的天主教牧師是達利特。與高種姓的有關污染的規(guī)定類似,信仰基督教的婦女在月經(jīng)期間或生完孩子40天內(nèi)不能進入教堂。在許多地方,包括果阿,達利特天主教徒有單獨的教堂和墓地??磥恚_默賽特·毛姆的見解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