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必須讓孩子對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設法補救。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東西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東西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父母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后果,就該由誰負責。
5.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把员匦?,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負責任,才能讓孩子有模仿對象。
方法36:在生活中培養(yǎng)寶寶的責任感
老卡爾?威特在他的著作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
我們的花園里,在我的指導下卡爾種了幾棵玫瑰,他每天去觀察它們,并細心地給它們澆水施肥。一顆黑黑的種子埋進土里,過些時日,便會長出綠油油的芽,這對孩子來說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照料花需要耐心和責任心,如果哪天卡爾因為貪玩忘了澆水,就會發(fā)現花苗變蔫了,所以我時不時會提醒一下卡爾每天按時澆水。一開始花苗的變化并不大,卡爾也像其他孩子那樣漸漸失去了耐心,經常會忘記照料花苗,后來,我把花苗的“慘狀”指給卡爾看,他心疼得不得了,發(fā)誓一定要把玫瑰花照料長大,并讓我監(jiān)督,如果沒做好就給予懲罰。讓我欣慰的是,卡爾從未因此受過懲罰,他照顧花的勁頭讓我非常感動。
專家解析:
責任感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從小不在家里就培養(yǎng)好的話,那么以后到社會上,他同樣是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其實只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許多地方都能煉就孩子的責任感。
在很多家庭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孩子玩過的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大人不得不跟在后面一件件得收拾,這種情景反映出孩子沒有養(yǎng)成自我負責得習慣,也表明家長對培養(yǎng)孩子得責任心并沒有給予應有得重視。
責任心的培養(yǎng)不像教幼兒數數那樣立竿見影,很多家長了解這一點,因而試圖通過日常的家務等具體的很多來解決這以問題。比如:讓幼兒學會倒垃圾、掃地、疊被子、洗手絹等,希望讓幼兒在勞動中形成責任心,這些勞動雖然對于幼兒成長必不可少,但在培養(yǎng)責任心方面收效甚微。家長雖然可以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做玩家務,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他會覺得這是強加給自己的負擔,不是自己的責任,對他們內心很難產生積極的影響。
良好的責任心是社會合作精神得體現,也是個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責任心不能靠強迫養(yǎng)成,它只能在家庭和社會中汲取有價值的觀念并在逐漸引導下形成。
應對策略:
1.父母要時刻做個有責任感的人。孩子在生活的各種環(huán)境中對自己喜歡的人進行模仿,從而塑造自己的品質,因此,孩子的責任心主要還是要歸屬到父母身上,因為孩子最主要是接受父母的道德觀念。所以,做父母的應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以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比如,爸爸媽媽對家務事分工明確,能積極地完成自己的家務;對工作認真負責,沒有遲到、早退、無故曠工現象;言出必踐,對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認真負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