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內我們將取代三洋,成為電池產業(yè)的全球老大”,
自90年代起,全球充電電池市場基本由日本廠商獨占天下。三洋、索尼、東芝、松下等制造商占據著全球近90%的市場。然而中國近幾年來鋰離子電池產業(yè)化有了長足的進步,比亞迪自1995年成立并開始涉足電池生產以來,在短短數年里迅速崛起。
憑借巨大的成本優(yōu)勢,比亞迪先后拿下臺灣大霸、日本日高、飛利浦、偉易達等廠商的大額訂單。而近兩年與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以及國內新興的波導、TCL、康佳、等手機廠商的合作更使得比亞迪一躍成為與三洋、索尼比肩的全球第三大電池供應商。而日本的東芝、松下,韓國的三星、LG等電池業(yè)務則日漸式微。2002年后,日本鋰電池的全球市場份額持續(xù)下滑,2003年已降到58.2%。隨著中國公司的迅速崛起,日本企業(yè)已明顯感到了沖擊和壓力,他們與中國電池商的摩擦也自然而生。
比亞迪雖然在海外市場不斷攻城拔寨,但架在中國企業(yè)頭上的專利之劍成了比亞迪自身發(fā)展最大的障礙。以技術為矛、專利為盾,GE、微軟、豐田、索尼、諾基亞、三星等世界級企業(yè)在中國做到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以DVD生產為例,中國企業(yè)不得不為每臺出口DVD機上交十幾美元的專利費,這讓不少中國企業(yè)有了共同的認知:技術天塹幾乎無法逾越,掌握在別人手里的專利猶如一堵打不穿的銅墻和一條要命的絞索,而在電池領域更是如此。作為后進者,比亞迪只能在日本企業(yè)后面進行學習和改良,而基礎專利牢牢握在日本企業(yè)手中。但是比亞迪從來不怕技術封鎖,依靠自己力量實現研發(fā)創(chuàng)新;比亞迪重視知識產權,從企業(yè)開始發(fā)展就不斷積累專利。雖然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但戰(zhàn)術上還是嚴陣以待。
自1999年以來,比亞迪在國內外申請的專利數以平均每年195%的速度增長。比亞迪每年在專利保護方面的投入多達5000萬元,對于專利發(fā)明人的獎勵平均高達10000元每人次。面對如此多的專利數量,比亞迪在2001年成立了知識產權與法律部,專門負責公司的專利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等事務。在知識產權糾紛的維權方面,比亞迪在中國、美國、日本及歐洲均聘請有知識產權領域的專業(yè)律師及法律顧問,在必要的時候,比亞迪會整合其在全球的法律顧問資源進行知識產權維權。比亞迪的準備是必要的,因為它的快速發(fā)展早已激起了日企的強烈反彈,日系廠商開始以專利為武器開始維護其市場的優(yōu)勢地位。
2002年9月23日,三洋公司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區(qū)聯邦地方法院起訴比亞迪股份公司以及該公司的美國法人--比亞迪美國公司,指控其侵害了該公司的專利。訴訟的主要對象是面向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鋰離子充電電池,涉及的專利包括“鋰二次電池”及“確保保護性電路可靠性的電芯”兩項專利,訴訟要求禁止比亞迪向美國出口及在美國銷售比亞迪公司的鋰離子充電電池,并且賠償損失。
鋰電池是1990年由索尼公司首次研到成功,之后在市場上推廣迅速,被廣泛用于各種電子設備。近年來手機、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數碼產品的高速發(fā)展,給鋰電池的發(fā)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由于我國有著得天獨厚豐富的鋰礦資源,是發(fā)展鋰電池的最大優(yōu)勢之一,這給我國企業(yè)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但上個世紀90年代初,充電電池市場幾乎是日本廠商的天下,三洋、索尼、東芝、松下等制造商占據著全球近90%的市場。直到近幾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yè)化才有了長足的進步,比亞迪公司即為其中的佼佼者。由于生產技術不一樣,他們的成本可以比日本廠商低30%-40%,而性能卻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