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過年沒年味兒都是沒文化鬧的

人間喜劇 作者:徐德亮


●春節(jié)晚會帶給人的失望不必再提,就是去逛廟會,也除了覺得“擠”之外只?!皼]勁”了。就廟會本身而論,除了最初恢復的幾年有過一陣新鮮感之外,近些年的廟會一直讓人覺得除了小吃沒別的,而且小吃特貴,又不正宗。

●舊時廟會凡吃食、鳥獸、舊貨、花木、賣藝之類,雜七雜八,無所不有,而現(xiàn)在的廟會則是“小吃”一門全攬。雖也有玩具、器物等等,也不過是點綴而已。這實際上是傳統(tǒng)文化的失落。

還有半個多月,就又要過春節(jié)了。說句實在話,雖然春節(jié)還是中國人心中的第一大節(jié),過年的氣氛還是很熱烈,但是任何人都知道,現(xiàn)在的過年太不像過年了。春節(jié)晚會帶給人的失望不必再提,就是去逛廟會,也除了覺得“擠”之外只剩“沒勁”了。就廟會本身而論,除了最初恢復的幾年有過一陣新鮮感之外,近些年的廟會一直讓人覺得除了小吃沒別的,而且小吃特貴,又不正宗。

最近讀戲劇家翁偶虹的《逛廟會》一文,感嘆良久。文中記三十年代作者與京劇名家高慶奎同游隆福寺廟會,文中主要是寫二人去訪問鬃人兒、影戲人兒、面人兒、托偶人兒四個小攤的事兒,而凡廟會中所有,皆隨筆而寫,記述甚細。隨文寫出了吃食、肉食、騾馬、禽鳥、珍禽、舊貨、花木、草樹、貓狗、古書、漆器、雜貨、賣藝、算卦之類,還沒寫到上述四個小攤,已三千余字。涉筆成趣,令人追慕。而寫四個小攤貨品的藝術(shù)之高,攤主手工藝的技藝之精,也如同就在讀者眼前。拋開作者的文章功力不談,彼時廟會的興盛豐富,確實令人懷想追慕。而且文中所述的并不是春節(jié)的廟會,只是平常日子的廟會,相當于農(nóng)村的趕集或現(xiàn)在的超市;那春節(jié)廟會如何,更是可想而知。

現(xiàn)在“過年沒勁”幾乎成了一般人的口頭禪。很多老人總是懷想童年時的新春,嘴里叨念著:“那會過年多有意思啊,現(xiàn)在這叫什么呀!”現(xiàn)在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就是:原來生活水平不高,一到過年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所以都覺得過年好;現(xiàn)在生活好了,天天都像是在過年,以至于真過年時反覺沒意思了。這句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讀了翁老的文章之后,才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原因。

舊時廟會凡吃食、鳥獸、舊貨、花木、賣藝之類,雜七雜八,無所不有,而現(xiàn)在的廟會則是“小吃”一門全攬。雖也有玩具、器物等等,也不過是點綴而已。這實際上是傳統(tǒng)文化的失落。那時的人看重時令節(jié)氣,所以無論貧富,吃食上都要應時當令;信而好古,所以古玩舊貨古書供應不絕;看重家聲名望,也就是庭院屋室的文明氣韻,所以在院子里種下很多名花佳木。而今天的人按陽歷不按陰歷,所以對于節(jié)氣很不看重;都追新潮,有幾個人注意古物呢?即使喜好的,又有幾個人有錢買呢?高樓櫛比,又哪能置“天棚魚缸石榴樹”?

而且,過去無論何種微小技藝,必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當然這“文化”也許是“民俗文化”。鬃人兒、面人兒等決不僅僅以技藝的精純?nèi)?,其作品必定是戲文曲藝中聲名卓著的人物,人們對這些人物耳熟能詳,對這些歷史故事津津樂道,所以對這些作品非常的歡迎。而今天的工藝水平雖然也很高,但是人們的興趣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正像京劇不被今人接受,很大程度上是戲劇內(nèi)容本身不被人接受,而不是形式上的問題。

看來,在中國當今的世俗文化沒定型之前,春節(jié)、廟會,恐怕都還是要尷尬一陣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