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一個禪的故事:一個人騎著一匹馬,飛快地向前跑。一個路人大聲問他:“你到哪兒去?。俊瘪R上的人回答:“我不知道。問馬吧!”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的現實情形。我們正騎著很多匹馬,而我們自己卻無力控制。比方說,武器擴散,就是一匹這樣的馬。我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還是無法控制它們。我們的生活總是如此地忙碌,如此地匆匆。
佛教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覺醒地生活,知道正在發(fā)生著什么——不但知道此地正在發(fā)生什么,還要知道彼處正在發(fā)生什么。比方說,當你吃面包時,你可以選擇這樣去觀想:農民朋友在種小麥的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藥品太多了點,我們既然吃了面包,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就負有責任。當我們吃肉喝酒時,我們可以這樣去觀想:第三世界每天有四萬兒童死于饑餓,而為了生產一塊肉或一瓶酒,需要用掉大量谷物。喝一碗麥片粥也許比吃一塊肉對減輕世界的苦難更有益一些——一位住在法國的經濟權威人士告訴我,西方國家的人民只要少吃50% 的肉,少喝50% 的酒,就足以改變目前這種世界形勢。只要少消費50% 就可以了。
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所處的狀態(tài)都與和平有關。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看問題的方式保持覺照,那么我們將會懂得如何在我們活著的當下去創(chuàng)造和平。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拿起報紙周末版時,我們可以觀想:這份報紙很重,也許有三四千克。為了印這份報紙,也許有一整片森林已經被砍伐掉了……當我們拿起這份報紙時,心里應該有覺照。如果我們的覺照能力很強,我們就可以采取某些行動去改變事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