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受和想(1)

活得安詳 作者:(法)一行禪師


根據(jù)佛教的說法,人是由五蘊構成的,即色(意思是身體,包括五官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想、行、識。下面我來講一下受和想。

每天我們都有很多感受,有時候我們很快樂,有時候很痛苦,有時候很生氣,有時候很惱怒,有時候又很害怕。這些感受充斥了我們的意識和心靈。一種感受剛持續(xù)不久,另一種感受就接踵而至,接著又是第三種……就仿佛有一條感受之河,時時需要我們?nèi)端频摹6U修就是要對每一種感受都保持覺察。

關于佛教心理學方面的《阿毗達磨論》說,受可分為三種:分別為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當我們踩到一根刺上面,會產(chǎn)生苦受。當有人對我們說好聽的話,說“你真聰明”或“你真美”時,我們會產(chǎn)生樂受。不苦不樂受就比如你坐在那里,既不覺得苦,也不覺得樂。但是我曾讀過《阿毗達磨論》,并且自己也修行,我發(fā)現(xiàn)這種分析是不正確的。所謂的“不苦不樂受”,可以轉變?yōu)榉浅?鞓返挠X受。如果你端身正坐下來,練習呼吸和微笑,你會變得非??鞓?。當你這樣坐著的時候,意識到你很愜意,沒有牙疼,眼睛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事物,這感覺不是很棒嗎?

對于有些人來說,工作是苦。如果他們不得不工作,他們就會感到痛苦。而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如果禁止他們工作,那才叫苦。我每天做很多不同的工作,如果你們不許我裝訂書冊,不許從事園藝,不許寫詩,不許練習行禪,不許教小孩子,我將悒悒不樂。對我來說,工作是樂??嗪蜆啡Q于我們看事物的方式。

我們把“看”叫做不苦不樂受。然而為了能看見東西,一個失明的人可能愿意獻出一切。如果她突然復明了,她將把這視為怎樣神奇的一個禮物啊。可是我們這些有眼睛,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事物的人,卻常常不快樂。我們應該練習這一點,走出門去,看看樹葉,看看花,看看小孩子,看看云,我們就會變得快樂了。

快樂與否取決于我們是否有覺照。當你牙疼時,你會想,牙要是不疼就好了。但是你牙不疼的時候,你也仍然常常是不快樂的。如果你練習覺照,你就會突然變得很富足,變得異??鞓?。學佛修行就是一種能享受生活的睿智之道。幸福唾手可得,去體驗它吧。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把不苦不樂受轉變成非??鞓返挠X受,而且可以使它停留很久。這也是我們坐禪、行禪的練習。如果你是快樂的,我們所有的人都將從中受益。社會將從中受益,一切眾生亦將從中受益。

在禪宗寺院里,禪堂外面通常有一塊木板,上面有四行字。最后一行是:“勿讓時日枉過?!蔽覀兊纳怯扇兆雍托r構成的,每一個小時都很珍貴。捫心自問,我們浪費過自己的小時或日子嗎?我們是不是正在浪費自己的生命?這些問題很重要,學佛修行就是為了在每一個時刻都真正地活著。當我們坐禪、行禪時,我們想盡辦法要做得盡善盡美。在一天中余下的時間里,我們還要接著練習。雖然這要困難得多,但并不是不可能的。我們要把坐禪行禪時的修行盡可能地擴展到這一天中沒坐禪沒行禪的時間里去。這是禪修的基本原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