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題注]
進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雖然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場,但是就其制度和運行方式而言,卻和1817年它剛剛建立的時候沒有太大的差別。從本質上講,它仍然是一個私人俱樂部,其宗旨仍然是在為交易所的會員謀取利益,而不是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在大部分情況下,“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股市中,汽車行業(yè)股票成為龍頭股,投機家賴恩決心在斯圖茲汽車股票上一展宏圖,不幸的是,他的對手中有一些交易所的核心成員,而交易所成員不擇手段操縱股票早已是盡人皆知的事情。賴恩成功地囤積了斯圖茲股票,身為交易所成員的幾位空頭準備故伎重演,通過修改交易規(guī)則來擊敗賴恩。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單槍匹馬的賴恩巧妙地利用了公眾對對弱者的同情,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交易所的當權派們投降了。
賴恩在此役中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但也支付了高昂的成本。他的對手仍然控制著交易所,他們將他逐出了交易所,最后,他的財富在隨后而來的熊市和做空襲擊中被洗劫一空。交易所最終報復了賴恩,但在聲譽方面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同樣在1920年慘遭打擊的還有通用汽車的創(chuàng)始人杜蘭特。這位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大公司的實業(yè)家,因為一個小小的但卻是致命的錯誤判斷,個人財富在股市中喪失殆盡,只好靠經營一個保齡球館度過余生。
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蒸蒸日上,亨利·福特開創(chuàng)了汽車時代,美國財政部部長梅隆推行的低所得稅政策使得居民收入大大增加,電力的運用使得生產率大大提高,并購浪潮風起云涌,此時剛剛出現(xiàn)的信用支付手段使得中產階級一夜之間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購買力。
華爾街再次伴隨著經濟的繁榮起飛了。在此前的繁榮期,華爾街股市的漲幅和美國經濟的增長基本同步,但這一次,華爾街的步伐明顯快于美國經濟本身,在這一時期,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不到50%,可是道瓊斯指數(shù)上漲了3倍。當時的投資者只需支付10%的保證金就可以購買股票,余額由經紀人支付。
紐約聯(lián)邦儲備銀行從美聯(lián)儲貼現(xiàn)窗口以5%的利率借出資金,然后倒手以12%的利率借給經紀人,而經紀人又轉手以20%的利率借給投資者,而在這個不斷飆升的股市中,人們已經忘記了什么叫風險,銀行、經紀人和投資者對于如此高的利率背后所隱藏的風險置若罔聞。20世紀20年代轟轟烈烈的牛市就像“泰坦尼克”號一樣,正在走上一條不歸之路。
美聯(lián)儲主席本杰明·斯特朗是一位資深的銀行家,他深刻地洞察到這種股市狂潮背后所醞釀的風險,他開始采取各種措施 “以防止股票市場災難性的崩潰?!钡恍业氖牵?928年10月辭世,失去了斯特朗的美聯(lián)儲毫無作為,未能采取進一步的嚴厲措施,終于,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災難——1929年的股災拉開了帷幕。
人類社會有一條鐵律:在沒有外來壓力時,任何組織的發(fā)展都會朝著有利于該組織精英的方向演進。這條規(guī)律既適用于津貼豐厚的公司管理層,也適用于被領袖人物控制的工會,既適用于美國國會,也適用于好萊塢。但是,在昭示這一規(guī)律的各種社團中,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無疑是最佳范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