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蘇爭霸的囚徒困境

博弈論平話 作者:王則柯


軍備競賽是囚徒困境的又一個典型例子。下面講的,源自30年前美國的博弈論課本,本書不敢掠美。

從軍事上看,3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lián)是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它們相互對壘。假定每一方都有兩種策略選擇,一個是擴軍,發(fā)展戰(zhàn)略核武器,甚至實施“星球大戰(zhàn)”計劃等;另一個是徹底裁軍,直至不設軍備。如果雙方都擴軍,則各花費2 000億美元用于軍費。徹底裁軍,則軍費為0。

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如果美國裁軍不設防,但是蘇聯(lián)擴軍,蘇聯(lián)就可以任意欺侮和損害美國。這樣,美國會受到很大損失。損失之大,直至喪失主權。這使我們可以非正式地把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贏利記做–∞,即負無窮大。

這時候,欺侮人的一方的贏利是多少呢?你可能想象應該是+∞,即正無窮大。其實不然。你想想,砍伐一片森林所造成的損失,難道可以用所得到的木材的價值來補償嗎?更不必說占領甚至炸毀對方一座城市,你所得到的遠遠低于對方的損失。被欺侮一方的損失,并不會等量地轉化為欺侮人的一方的利益,這常常是對抗的規(guī)律。所以,在一方擴軍欺侮別人而另一方裁軍任人欺侮的情況下,我們假定欺侮人的一方將只掠奪到一個有限數額的財富,比方說10 000億美元。這10 000億美元的掠奪成本是上面講的2 000億美元。沒有這2 000億美元的軍費來武裝到牙齒,就不能征服對方。所以,在上述數據假設之下,掠奪者之純贏利應該是8 000億美元。

可見,如果雙方都裁軍,各方在這種實際上沒有對峙的軍事對峙中的贏利都為0。如果雙方都擴軍,那么在這場均勢的軍事對峙中,各方的贏利都等于–2 000億美元,雙方都花了軍費嘛。如果一方擴軍另一方裁軍不設防,擴軍的一方贏利為8 000億美元,不設防的一方贏利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寫下美蘇兩家的爭霸博弈。

運用劣勢策略消去法,我們馬上知道,雙方都擴軍是這個爭霸博弈唯一的優(yōu)勢策略均衡,以后我們還會知道,雙方都擴軍是這個爭霸博弈唯一的“納什均衡”。

30多年前,現實的軍備競賽形勢,的確很像左上角格子代表的情形。這是很可悲的。人類為什么那么愚蠢,不和平共處于不花費軍費的右下角呢?這本來是對雙方都比較有利的情況呀。原因很簡單: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不論對方是擴軍還是裁軍,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場,擴軍總是比裁軍有利。如果蘇聯(lián)裁軍,那么美國也裁軍將得0,美國若擴軍將得8 000,所以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要擴軍;如果蘇聯(lián)擴軍,那么美國也擴軍將損失軍費開支2 000,美國若裁軍將損失無窮大,所以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更要擴軍。反過來也一樣,這就造成了實際上和囚徒困境一樣的爭霸博弈均衡:雙方都擴軍,雙方都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人們30多年前的數據和思維?,F在,世界大勢已經和那個時候很不相同。蘇聯(lián)解體,世界上只剩下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在美國現代史上,里根總統(tǒng)的地位為什么那么高?部分原因就是他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拖垮了蘇聯(lián)的經濟,為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創(chuàng)造了條件。

讀者是否注意到,上面的分析,隱含美蘇實力完全相當的假設條件,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蘇聯(lián)不像美國那么富強。如果蘇聯(lián)比美國弱一點,情況又怎么樣?這里說的“弱一點”,不妨具體想象為軍力弱一點點,但是整個經濟實力弱很多。請試試作一個美蘇軍備博弈分析,體現蘇聯(lián)比美國弱一點的這種情況。你會發(fā)現,只要一方不是比另外一方弱得太多,兩個超級大國還是要陷入軍備競賽的囚徒困境,直到較弱的一方被拖垮為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