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時刻到了
有時候,反思業(yè)務系統的需要是由消費者方面的結構變化所引起的。比如,日本的汽車分銷系統和美國的差別極大。在美國,你要去經銷商的展廳看車;而在日本,銷售人員會上門服務,就好像他們是在賣雅芳產品一樣。然而,這種上門銷售的方式變得越來越沒有效率,因為越來越多的日本家庭主婦都出去工作了,白天家里是沒有人的。
與此同時,大多數日本成年人現在都擁有了汽車駕駛執(zhí)照,他們已經會開車了,因此,他們不需要銷售人員帶著汽車手冊和圖片到他們家拜訪,他們在大街上就能看到全部新款車型了,于是,大街實際上就變成了汽車展廳。在實踐中,這就意味著在業(yè)務系統和勞動強度方面的轉變-將重點從強調銷售轉向強調服務?,F在,經銷商們打電話給顧客,主要是詢問他們的車是否運行正常,或是提醒他們該去給他們的車子進行保養(yǎng)或檢查了。(在最初的3年檢查之后,日本強制規(guī)定每兩年必須進行一次車檢,檢查項目繁多并且費用昂貴。日本人平均每5年買一輛新車,因此,在快到第二次車檢時,他們買車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汽車經銷商甚至為顧客提供取車、維修、保養(yǎng)、車檢、送車上門等一條龍服務。如今,通過優(yōu)質的服務來維護顧客關系是成功的關鍵。不需要汽車展廳,也不需要上門推銷的銷售人員。
任何一種特定的解決方式都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要避免“做得更好”的條件反射,用新眼光來看待既有的業(yè)務系統,應對變化了的環(huán)境。我曾經在一個很大的郵購公司工作過,與它的主要競爭對手一樣,根據功能的不同,公司有效組織銷售、審核信用以及回款等活動。畢竟,按照傳統的邏輯,這種方式更有效、更專業(yè)并能成為業(yè)內專家。但這種組織方式也有其錯誤的邏輯。銷售人員會發(fā)出很多產品目錄,努力賣出盡可能多的汽車,這樣便會不可避免地導致貨款拖欠,甚至是違約。因為在這種強有力的銷售擴張下,那些信用不佳的顧客就會乘虛而入。對于公司其他部門來說,好的銷售數字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利潤數字。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部門之間也互相埋怨。銷售人員指責信用審核太麻煩,也指責回款方式太糟糕。而回款人員指責銷售人員造成這么多拖欠款。信用審核人員夾在中間,銷售和回款兩個部門的指責也讓他們很惱火。很明顯,又是從零開始思考的時候了。該公司的組織和運營方式都需要進行反思。
我們團隊的建議是,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區(qū)域,每個區(qū)域人口約1000萬。在每一個區(qū)域內,銷售、信用審核和回款三種功能合為一體,由一個小組共同承擔拖欠付款的責任。我們進一步的建議是,銷售的完成以付款到賬為準。當然這還不是非常完善,但是在一年半以后,公司收入的增長超過5億美元,也不需要高層管理人員再去敦促銷售人員或回款人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