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宴會上輕松搞定突發(fā)尷尬(5)

囧境突圍 作者:閆靜


 

5對不起,您叫什么來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代號—姓名,無論名字好聽不好聽,沒有一人不希望自己的名字被他人準確無誤地記住,因為這代表著尊重和認可。然而,隨著我們交際范圍的擴大,打交道的人越來越多,就不免有混淆、張冠李戴的事情發(fā)生。更有很多人只是一面之緣,再見時難免有些記憶模糊,想不起對方叫什么、什么職位等。也有人因初到一個不大熟悉的環(huán)境而弄錯了稱呼。如果是私下兩個人還好說,但在宴會、慰問、會客、迎送等重要場合中,忘記重要人物的稱呼,或是張冠李戴弄錯人名,就著實讓雙方尷尬。

此時,雖然被叫錯名字的人大多會親和力十足,不予計較,但內心總會稍有不舒,更有甚者會因此而放棄合作意向,讓你后悔莫及。

尷尬一刻

| 讓人暈菜的洋名 |

年初,張一凡被一家外企應聘為正式職員,興高采烈地去報到,實習期剛開始沒幾天就和同事鬧了個不愉快。原來,在國企待慣了的她,突然面對外企里互稱英文名字的習慣,有點找不著北。原本記性就不好的她,現在對著一堆五花八門的英文名字更是容易弄錯。

張一凡所在的部門中有兩個英文名字相似的女同事,一個叫Tina,一個叫Gina,無論是讀是寫都有九分相似。不僅如此,兩人都是身材高挑的麗人,穿著打扮的風格也很相似,偏偏兩人互相不服氣,表面和氣暗自較勁。無論張一凡如何努力,總是分不清楚誰是Tina,誰是Gina,糊里糊涂地過了幾個星期后,兩位女同事對張一凡的態(tài)度都明顯冷淡下來。

直到有一次部門聚餐時,張一凡向離她最近的“Tina”舉杯表示感謝時,脾氣火爆的Gina終于忍不住大發(fā)雷霆:“連個名字都記不住,你長沒長腦子?”張一凡傻愣在當場,在同事的好言相勸中才吃完那頓飯。

事后,一臉無辜的張一凡委屈地向來寬慰她的同事“訴苦”:“我真的不是有意的!而且,這種事并不只發(fā)生在她們兩個身上,Sherry和 Shirley,Maggie和Megan,這些名字都長得這么像,一不小心就弄混淆了,我能怎么辦?”

| 雞飛蛋打 |

得罪了上司、同事心里不是滋味,得罪了客戶也同樣不好受,蘇杭就有這樣的經歷。一天,蘇杭奉命跟蹤挖掘公司的一位潛在客戶(有可能成為合作客戶)。相互寒暄、互遞名片之后,蘇杭沒仔細看名片就把對方的名片放到包里,整個過程兩人都談得非常愜意,即將起身道別時,蘇杭怎么也想不起對方姓甚名誰,只能含含糊糊蒙混過去。

事隔幾天,蘇杭想打電話邀對方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廳里看樣品談合作事宜,卻怎么也找不到那位客戶的名片,只依稀記得那位客戶姓金。于是,見面詳談期間,一口一個“金經理”叫得好不熱乎。不料對方一反那天的熱情相待,從頭到尾對他說的話題都沒什么反應,末了,淡淡地說了句“對了,我姓全,并不姓金,請別弄錯”,便起身走人。

一筆來之不易的生意,就這樣雞飛蛋打,再沒了下文。

尷尬化解

因姓名相似、字形怪異而叫錯名字的事情在工作中頗為常見,但當我們在眾目睽睽之下叫錯別人的名字時,一定要當即道歉,不要想著用對方名字怪異等借口來為自己開脫,否則,只能讓自己和對方陷入更尷尬的境地。

尷尬預防

如果一次接待的人員較多,要先了解和熟悉主要接待對象,以及與自己對等的接待對象的姓名、職位,這樣,印象就比較深刻,切忌混淆叫錯、張冠李戴;再次拜訪他人之前,一定要事先確認對方的身份信息,準確無誤后才能“肆無忌憚”。參加會議或宴會時,人與人之間的介紹比較簡略,速度也快,印象很難深刻,事先要對會見對象的單位、姓名、職位、人物特征有個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在入室落座或會談、就餐前再做一次詳細介紹,如有機會索要對方名片更能讓自己“多了一份勝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