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脫韁的野馬
例會、碰頭會、洽談會、總結(jié)會……開會是職場中最平常的事,也是企業(yè)發(fā)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大小公司都是如此。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開會,也不是每場會議的主題都是吸引人的。
近日,某人力資源網(wǎng)站針對“職場人會議狀況”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70%的職場人認為公司內(nèi)部會議“又多、又長、又臭”,80%的職場人坦言“1/3的會議時間被‘胡侃’浪費”。由此可見,職場會議的“塑身空間”有多大。
上述調(diào)查還表明,那些講話沒有主題、張口收不住嘴的職場人是最令人討厭的,整個會場簡直就成了他們的個人演說秀,其他人都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shè)。更有一些管理者,云里霧里地說了半天,你愣是沒聽懂他要表達的觀點究竟是什么。對于這樣脫韁的野馬演說秀人士,我們要如何加以“馴服”?
尷尬一刻
| “走神”VS跑題 |
“今天的會議真夠無聊,簡直就是他一個人的專場秀……”一回到辦公座位,小黃就忍不住地向“鄰居”小王抱怨。
“是啊,我一看他跑題就躲在后面玩起手機游戲了。如果我是主管,早就打斷他了,誰讓他是部門的老大,沒轍,只能甘受唄!”對于這樣一個說話愛跑題的上司,小王也很無奈。
原來,小黃的上司是搞行政出身,不久前剛剛調(diào)到生產(chǎn)部當主管。習(xí)慣了講大話、官話的他雖然換了部門但依然毛病不改。每次開會,下屬都踴躍發(fā)言時還好,只要沒人發(fā)表意見他就開始夸夸其談,一開始還圍繞會議主題,沒說幾句就把主題拋到腦后了。公司里不僅是小黃、小王,其他人對這個新主管也頗有微詞。雖然不敢明說卻都以“走神”表示抗議,更有甚者拿著筆和本,看似埋頭苦記實則在勾勒產(chǎn)品方案。
就這樣,“走神”成了部門同事對抗上司跑題的唯一手段,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但面對新官誰又敢輕易造次?
| 不知所云 |
在某進出口公司從事審計工作的小歐對同部門中的小陳頗有微詞。無論會議主題是什么,那位“會議代表”(小陳的外號)都能大發(fā)言論,常常一連串說了很多“高見”大家也都沒弄明白他的想法和觀點。
部門內(nèi)所有人(包括經(jīng)理)都不滿他的長篇大論,但礙于同事情面又不好說他,只得不時地用其他話題來打斷他。但只要一逮到話題空隙他又插話進來,整個會議成了貓捉老鼠的游戲,讓人心煩不已。
尷尬化解
眾所周知,唱歌跑調(diào),比殺人還讓人難受。由此及彼,如果開會時偏離主題且止不住,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像案例中小黃一樣,遇到講話跑題的上司時可以嘗試和同事一起趁他喝茶等停歇時針對會議主題的相關(guān)問題進行提問,讓上司順著問題自然而然地繞回來。
對于那些啰嗦又表述不清的人,不妨制定一些部門會議的議事規(guī)則:1.每個人都要發(fā)言,但發(fā)言時間不得超過兩分鐘(根據(jù)會議主題而定);2.要求發(fā)表觀點的人先表明立場,再說明理由;3.不得隨意打斷他人的言論,超時者除外……以此約束講話者效果極佳。
此外,同學(xué)、親友聚會時,也有一些極具表現(xiàn)欲的人從開始就喋喋不休地掌控全場,自顧自地大說特說自己最近的見聞、生活經(jīng)歷,完全不理會聚會的主題。對付這種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絕對的孤立—開會者就近相互交談,視他為無物,自感無趣的他一定會有所收斂。
尷尬預(yù)防
開會雖然是常事,但并不是小事。作為會議的組織者,準確判斷會議要達到的目的非常重要,把控會議的能力必須要強,否則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會議效果。參會者往往被動地走進會場,即便有心發(fā)言也不踴躍。同時,作為參加會議者,如果你不想讓無聊的會議浪費你時間,就要提前做好準備:1.會前打印一份演講草稿,無論是口頭發(fā)言還是書面的都可以;2.會上,緊扣主題,適度控制自己的發(fā)言時間,積極配合組織者按時按質(zhì)地完成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