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辦公室尷尬應(yīng)對之道(9)

囧境突圍 作者:閆靜


 

9不要讓上司尷尬

再成功的人也有犯錯的時候,說錯話、做錯事、下達錯誤指令。如果頂頭上司或老板做錯了,該怎么辦?這是一個老生常談又不得不說的問題。面對老板的錯,沒有一個固定的應(yīng)對模式,有的可以裝聾作啞地不聞不問,而有的又必須指出不可,如何辨別和處理,身為下屬的我們必須謹慎地分析和判斷。

雖說自古就有“聞過則喜”的圣賢人,如今也有喜歡“忠言進諫”的大老板,但能給人留點情面豈不讓事情更圓滿?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落入出力不討好的境地,更有甚者,會把自己的大好前程親手斷送。

尷尬一刻

旁敲側(cè)擊才是上上策

李麗是一家大公司的客戶經(jīng)理。一次,老板給她一份計劃書讓她照單執(zhí)行。仔細看過之后,她發(fā)現(xiàn)這份計劃書存在一個潛在問題,極有可能會使成本大幅增加而引起客戶的不滿,長期來看有些不切實際,難以順利實施。

李麗準(zhǔn)備找老板指出其中缺陷,但她忽然想起上次的慘痛教訓(xùn)。兩年前,李麗在前一個“東家”工作的時候,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狀況。那時,她擔(dān)任經(jīng)理助理。有一次,她看到經(jīng)理親擬的計劃書有些不妥之處,直接找到經(jīng)理當(dāng)面指出,還“大言不慚”地說“如果不完善就不可能順利完成項目”。

“不可能!你就按原來的去做吧!”上司語氣強硬,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雖然事實證明了上司的計劃行不通,最終還是采用了李麗修改的方案,但在之后的工作中,李麗明顯感覺到自己時刻被上司排擠。這件事以后,李麗深刻反省自己,明白了從她直接向上司指出缺陷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進諫的失敗,加上自己的態(tài)度不謙虛讓上司感覺到被恥笑,甚至被威脅。

有了上次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李麗這一次不敢再貿(mào)然行動。仔細研究了計劃書后,她向老板申請召開一次討論會,以便自己和同事能更深入地了解計劃書的流程和步驟。在會上,李麗以提問的方式完全了解了老板的最終意圖,隨后,她又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向老板重新勾勒了公司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

這樣,老板欣然把李麗的提議加入到原計劃中,原本他就器重李麗,現(xiàn)在則更加另眼相待。

尷尬化解

稍有職場經(jīng)驗的上班族都知道,要對老板或上司說“不”,不是那么輕而易舉的,必須要謹慎行事,方能取得共贏。案例中面對老板下達錯誤指令會給公司帶來損失的情況,聰明干練的李麗采取了曲線救國的迂回戰(zhàn)術(shù),表面上對老板的計劃無異議,實則以提問和總結(jié)的方式讓老板在不自覺中修正了自己計劃的不足。既照顧了老板的面子,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絕對是兩全其美的上上策。

此外,老板還有可能在公眾場合認錯人,說錯話,在公司內(nèi)部這種事情無傷大雅也就罷了,但如果在社交、宴會等重大場合,我們又該怎樣提醒他?

可以寫個紙條或是把老板叫到一邊,提醒他先前的失誤并提出更正的措施,讓老板自行定奪,切忌當(dāng)眾指出。總之,不能置老板于尷尬境地、讓他當(dāng)眾出丑而不問。在向老板諫言時,我們還要謹記:諫言的目的在于讓老板脫離窘境彌補過錯而不是證明他的錯誤,更不能以突現(xiàn)自己的聰明為目的。

尷尬預(yù)防

很多意外事件只要防患于未然就能極大程度地避免某些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因此,我們和老板一起做事、一起出行、一起參加宴會之前,一定要事先做足功課:1.在會議開始前,詳細了解會議的目的、流程及參加人數(shù),以備上司“忘詞”時做適時補充;2.在參加宴會等社交活動前,要熟記到場的每一個人(他們的姓名、職位),在上司若有所思時在他耳邊輕聲匯報對方的背景及相關(guān)信息;3.在老板演講前,提前打印一份演講報告隨身攜帶,以免老板忘詞;4.適時提醒老板即將參加的會議或活動,以免時間倉促老板心生不悅;5.眾人面前,不和上司搶話,以免鋒芒太露搶了上司的風(fēng)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