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對種植者有求必應。根據《布拉塞洛計劃》,美國種植者可以預訂一定數量的工人并在特定的時間把他們接走。美國政府保證以固定的價格滿足種植者的訂單需求。國外勞工只能為一個雇主服務,因此美國種植者不必擔心工人為了更高的工資而離開。美國政府職員還負責檢查工人的健康狀況、工作潛力以及政治思想狀況。
納爾遜和露絲對《布拉塞洛計劃》實施的那個時期記憶猶新。成百上千的墨西哥人弓著腰在棉田里摘得克薩斯棉桃。不管它對自由的敏感性有多大沖擊,他們認為這個計劃是好的。還有其他辦法摘棉花嗎?這些工人還有其他辦法養(yǎng)家糊口嗎?納爾遜和露絲對這些工人非常公正,并要求他們的兩個兒子和墨西哥短工從事同樣的勞動。他們的大兒子拉馬爾對此也記憶猶新。
官僚消滅了佃農
20世紀30年代,美國棉花價格降到了歷史最低谷(見圖3-4)。盡管美國公共政策從一開始就減輕了農場主面臨的勞動力市場風險,且于20世紀30年代實施了聯邦價格補貼計劃,但美國政府還是承擔了商品價格下降的風險。美國南方的棉花農場的經濟形勢日益惡化引起了聯邦政府的關注。對棉花農場主來說,新經濟計劃的農業(yè)政策的關鍵在于《農業(yè)調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該法案首次引入農產品政府價格補貼以及補貼種地的農民的概念。該法案的目的是通過政府補貼為農村貧困人口建起保護網和穩(wěn)定商品價格。
對因農場價格補貼計劃獲勝或失利的人進行研究,有利于我們明白美國政府的政策受益者身上的教訓。在實踐中,雷恩施夫婦等美國南方腹地的種植受益者通常選擇領取政府的支票,然后拿走其佃農的產出,逼迫佃農成為流民并逐漸向西遷移,后者的境遇正如《憤怒的葡萄》所述。佃農幾乎無法為了獲得屬于他們的政府補貼而與農場主抗爭。一個殘酷的諷刺是,為扶持佃農而制訂的政府計劃卻嚇得內德·科布不敢種棉花??撇紡奈捶艞壏N植棉花,他本打算到死都種棉花,當然沒想到自己會被白人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