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發(fā)現(xiàn)萬歲!
實驗:恭維別人有用嗎?
我對恭維這個話題的探索開始了我第一次使用計算機來揭示社交原則的歷程,并以此指導成功人士成功的社交行為的研究。通過和我的文學博士生B·J·福格(他現(xiàn)在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的合作,我們給一臺計算機設計了20道問題,開始了我們的研究。計算機“想著”一種動物。實驗參與者要提問“是”、“非”類問題來縮小范圍。問了10個問題后,實驗參與者需要去猜這種動物是什么。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計算機不會告訴實驗參與者他們答案的對錯,但是會告訴他們剛剛的提問有效還是無效。接下來,計算機繼續(xù)想著另一種動物,問題和反饋也會繼續(xù)。我們出于以下幾個原因設計了這個實驗:1.互動是受約束的、集中的(避免了對人工智能的需要);2.規(guī)則簡單、易懂;3.人們通常也是這樣在計算機上玩游戲的。
設計好了基本場景之后,我們現(xiàn)在可以開始研究“恭維”這個問題了。實驗參與者參與進來以后,我們讓他們坐在計算機前并向他們介紹了詳細規(guī)則。我們告訴第一組實驗參與者,他們在實驗中得到的回饋是基于多年的科學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所以高度準確。我們告訴第二組實驗參與者,這套系統(tǒng)最終會被用來評價別人提問的水平,但是目前軟件還沒有寫出來,所以他們會收到隨意的評價,這些評價和他們問的問題沒有任何關系。所以,被告知這個情況的實驗者,照理會忽視這些評價。第三組人不會收到任何反饋,他們在問了10個問題以后只是被要求轉(zhuǎn)到對下一個動物的猜想。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計算機給收到反饋的兩組實驗參與者相同的溢美之詞。大家的答案都是“獨創(chuàng)的”、“極有遠見的”、“智慧的”等。每一輪都會得出另外一些積極評價。兩組唯一的區(qū)別在于第一組的人認為他們得到的是準確的評價,而第二組人認為計算機只是一味地恭維他們,和他們自身的表現(xiàn)沒有關系。實驗結(jié)束后,我們對參與者問了一系列問題:關于他們有多么喜歡這部計算機的問題,他們?nèi)绾卧u價自己的表現(xiàn)和計算機的表現(xiàn),以及他們是否喜歡接受這項測試。
如果恭維只是一個不好的策略,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出恭維的評價的計算機會很不受歡迎,而它們的恭維行為不會影響參與者對自己差勁的表現(xiàn)的看法;但是,如果恭維是有效的策略,被恭維的參與者會認為他們自己做得很好,很享受這個過程,他們也會對恭維他們的計算機作出好的評價。
社交原則:表揚他人
參與者表示他們對恭維他們的計算機(給出隨意、普通的評價)的喜愛程度和給出正確評價的計算機的喜愛程度是一樣的。為什么即便它是位恭維者,人們還是喜歡它?那是因為人們欣然接受了恭維者的贊美:問卷調(diào)查的結(jié)果顯示,正面的反饋增強了參與者對自己的表現(xiàn)的洞察力,不管這種反饋看起來是真誠的還是隨意的。參與者甚至認為隨意恭維的計算機和精確評價的計算機一樣聰明,即便之前我們已經(jīng)告訴過他們這些計算機根本無法作出科學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