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每件事規(guī)定完成日期(3)

成功人士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0件事 作者:于艷苓


■保證你手頭上總有一個最后期限

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特點:對于不需要馬上完成的任務,習慣性地在最后期限即將到來時才開始去努力。即在完成一項任務時,總覺得還有很多時間,能拖就拖;一旦到了不能再拖的情況,例如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務。這種情況叫做“最后通牒效應”。

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人在重壓之下,往往會表現(xiàn)得更出色,所以他們會給自己的拖延找借口:“我是故意把事情推遲到最后一分鐘才做的,因為我喜歡這種工作壓力。當截止日期臨近的時候,我的效率才會最高,也會迸發(fā)好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p>

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心理專家指出:在壓力下,人們的表現(xiàn)只會變差,而不會變好。金庸先生就曾表示:對自己在交稿壓力下產(chǎn)生的作品感到不滿,因為覺得那些作品沒有發(fā)揮出他應有的水平。

試想,如果你手上有一個需時3個月的任務要完成,前兩個月拖延過去之后,你指望在期限到來之前的1個月時間把需時3個月的任務完成,你能做的除了夜以繼日外就只有敷衍了事了。如果正巧此時你生病了,或者突然接到了新的任務,你怎么辦?

所以,只有對高負荷工作量的有效限制,才會迎來優(yōu)異的效率和時間的自由。

行為經(jīng)濟學家丹·艾瑞里和克勞斯·韋坦布洛克針對麻省理工學院的3組學生,進行了一項有關拖延時間問題的研究,結果頗具啟發(fā)性。

每組學生都必須在12周內完成3項任務。第一組學生完成每篇論文的最后期限分別為第四周、第八周和第十二周。第二組學生沒有被指定最后期限——3篇論文都須在課程結束時完成。第三組學生被要求自行設定最后期限。

最后期限設定時間分布均勻的學生——包括第一組學生,以及第三組中自行分開設定最后期限的學生——往往得分最高。沒有自行分開設定最后期限或未被指定任何最后期限的學生,則表現(xiàn)得很糟糕。

所以,要完成一項大的任務,最好把其分解成若干個較小的任務,并分別給每項小任務設定最后期限,確保眼前總有一個具有約束力的最后期限。如果“最后一刻”總是在“眼下”,你將成為效率最高的一位。

這些人有好的想法,也有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案,但是沒有給自己設定實現(xiàn)這一方案的期限,再好的想法也只是一句空話、一個夢想。不管你的目標多么偉大,聽起來多么動人,沒有期限的目標只是說大話、吹牛皮。所以,當你設定一個目標時,一定要把相應的步驟和期限設定好,然后強迫自己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完成,你才會成功。

有人問,如果我定了期限,但到期了仍然完不成怎么辦?

其實答案很簡單,再定另一個期限來完成。只要你沒有在期限內完成的原因不是拖拉,不是偷懶,只是因為你低估了事情的難度,或者高估了自己的工作效率,那么你完全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你的最后期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將期限一拖再拖,總要有一個底線。越過了底線就不能再給自己找任何借口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