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身上謙遜、執(zhí)著、求知的龍精神(1)

龍圖騰 作者:朱必知


龍,有博大的胸懷。它不為一己之利而糾結(jié)于心,不為他人之利而耿耿于懷。在別人面前,它永遠(yuǎn)是謙遜的,因為中國古人深知“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謙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毛澤東說:“謙虛使人進(jìn)步,驕傲使人落后?!爆F(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十分謙遜。他們總認(rèn)為自己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夠,即使做出了一點成績,也不自傲,而是更加謙虛、謹(jǐn)慎,找不是、尋不足。當(dāng)然,有些人相反,取得了一些成績就自以為了不起,自吹自擂,把榮譽(yù)當(dāng)作自我欣賞的裝飾品,并看不起他人,自我自大起來。謙遜的人,總是充滿了前進(jìn)的動力,在前進(jìn)的路上取得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成功;不謙遜的人,結(jié)果只能使自己變成一個愚人、狂人,絕不會笑到最后。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要求人們在待人接物時必須做到謙遜有禮,以此來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且這種禮儀的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直到如今依然如此。

也許你會想,人之所以為人,總是會“恃己才能,于他高舉”,尤其是讀書人,往往會倨傲自矜,恃才傲物。該如何把這種謙遜的美德保持到底呢?在這方面,孔子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典范??鬃釉f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句話并不是孔子隨口說說的,他就曾經(jīng)稱一個七歲的孩子可以做他的老師,將文人的謙遜發(fā)揮到了極致。

孔子一度帶著他的學(xué)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突然被一個孩子擋住了去路。那個孩子正專心致志地在路當(dāng)中的碎石瓦片中玩,似乎忘了自己擋住了別人的去路??鬃幼呱锨叭δ莻€孩子說道:“你不該在路當(dāng)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小孩子聽了,卻沒有一丁點兒歉意,反而指著地上東西反問孔子:“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

原來,孩子用路中間的碎瓦片擺了一座城,十分細(xì)致精巧?!澳f,應(yīng)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孩子毫不示弱地說道。

孔子一下子被問住了,而且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

“我叫項橐,7歲!”孩子昂首挺胸地回答。

孔子聽了,扭轉(zhuǎn)過頭對自己的學(xué)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學(xué)生們聽了深受啟發(fā),更為老師如此寬廣的胸襟所折服。

古人告誡后人:“滿招損,謙受益?!敝挥幸粋€懂得謙虛實質(zhì)的人,虛心求教于人的人,才能真正成為具有謙虛品德的人。從古至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擁有這種品格,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北宋時期著名的文人楊時算得上一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