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題應該是各位最得心應手的題目,從初中開始到考研英語,閱讀題的考法和考點都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排除沒有好好背單詞、壓根兒看不懂的童鞋,閱讀沒有理由不過。
當然,有些同學常年習慣于從頭看到尾、一題一題做,已經(jīng)僵化起來。四六級的文章最適合的方法自然是先看題目,對文章有個預期,再帶著這個預期去做題。閱讀理解的理論都非常系統(tǒng)和固定——當然,這只是針對閱讀理解的題目。如果只是為了在四六級、甚至考研的閱讀理解上面拿到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建議各位到市場上隨便選擇一本新東方出版的閱讀教材——相信我,新東方的老師都是應試的天才,他們說不定為了練成神功,已經(jīng)……了。他們畢生的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如何投機地、詭異地、甚至不看文章就能做出答案。他們每天都在翻來覆去打量同樣幾篇文章,只為把它們看得衣不蔽體,害羞投降。
我還想分享的,是如何反思錯題。我總覺得去想自己為什么會錯,才能找到對的方向。對的結(jié)果其實不那么重要,但是由錯變對的過程,則讓人非常欣慰了。而正是因為我當時特別愛說服自己,所以當起老師來說服別人自然是水到渠成——如果自己都不能被說服,那種生搬硬套和不自信更無法說服別人。
如果你常常分析自己做錯閱讀理解的原因,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定位”就做題。
講到這,得輔助兩個理論。第一,“順序”原則,即出題的順序跟行文順序基本一致。這就是說,出題者不會第一題就去考第四段的內(nèi)容,也不會第二題考的段落在第一題的前面。這沒有為什么,出題的人雖然一般年事已高、看破紅塵,也并沒有車裂文章、扭曲空間的怪癖。
而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剛看完一篇閱讀理解的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幾段?自然是最后一段。就好比你和一頭美女愛得熱烈,混得癡纏,中間片段無數(shù),但是剛剛分離,你要去往遠方時,你腦里揮之不去的也必定是她在車站把手兒揮斷揮斷和轉(zhuǎn)身時時間凝固的美麗瞬間。腦里留的是最后一段,而眼中馬上出現(xiàn)的是第一題——剛剛已經(jīng)說過,第一段決計不會考到最后的內(nèi)容。所以,若以這樣的心情去做第一題,就會有時空扭曲之感。就算第一題里面的C答案,是原文中有的固定細節(jié),但是該細節(jié)出現(xiàn)在最后一段,選了也是錯的——這就叫不“定位”就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