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堂,負責執(zhí)法。
內八堂之外還設有一個“通城幺滿”的職位,協(xié)辦堂口臨時指派的事務,遞補以上正職的空缺。普通會員有功者晉升此職后,可以平步入五堂。既入五堂,亦可以自開山堂。因此,他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他在宴會等公共場合中,只要介紹是“通城”,就必須有一個相當寨主一樣的席位。
四川哥老會的“外八堂”有十個序列,又稱“十牌”、“十派”。因為忌諱四、七,所以實際上是八牌。
行一,稱牌把大爺,即分山主或社長;
行二,稱圣賢二爺,有時分管提調,有時僅為受人尊敬的閑散位置;
行三,稱桓侯三爺,管錢糧、人事,故內部稱為“當家”;
行五,即管事,有承行、執(zhí)行、紅旗、黑旗、迎賓等各類管事,分掌承上啟下,執(zhí)法訊問,辦理交際,調處紛爭等;
行六,稱巡風、護律,又叫藍旗,負責偵察放哨,及資格審查;
行八,稱紀綱,負責紀律檢查;
行九,稱掛牌,登記會內弟兄排名;
行十,稱營門,負責傳達。
四川哥老會的組織名稱另有特色,其“碼頭”各有專名,多以“仁義禮智信”五字或“威德福智宣”為堂名,堂口之下又分為若干“公口”。各堂口的職業(yè)構成有所不同,仁字旗號堂口的成員主要包括士紳、財主、官僚等社會上層人士;參加義、禮兩字的袍哥,以商人為主;參加其他字號的,包括士農工商兵各階層的都有;參加智字旗號的主要是貧苦勞動者、失業(yè)工人、破產(chǎn)農民等;參加信字的則是所謂“下九流”的人員。這五個字號之間地位并不平等,仁字號輩分最高,義字低一輩,義字袍哥見到仁字袍哥要叫叔伯。禮字更低一輩,見到仁字袍哥要叫公公,以此類推。而且,在江湖上見面,這種關系不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