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是陳銘樞。他在國民黨當政時期擔任過軍政要職,長時期反蔣,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民革中央常務委員。他因為篤信佛學,在20年代就慕名與梁漱溟結(jié)識,深知梁的思想和為人。他面對疾風暴雨般批判梁漱溟的現(xiàn)實,不知從何說起。在氣氛十分緊張的時刻,他站立起來向毛澤東主席請教。他說:
現(xiàn)在看來,梁漱溟的問題是很嚴重了。但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我不明確,要請示主席。那就是:梁漱溟的錯誤究竟是政治問題,還是思想問題?如果是政治問題,那就是革命與反革命之分,應該用別的辦法解決,而不必在此多費唇舌;如果是思想問題,那就可以另當別論,采取耐心的教育、批判的辦法,使他逐漸醒悟,而不必操之過急。如何?請主席指示。
陳銘樞的發(fā)問,使熱鬧非凡的會場剎那間一片寂靜。大家都不約而同把目光集中到主席臺,注視著毛澤東主席。毛澤東略加沉思后從容地說:“梁漱溟這個人很反動,公開站在地主資產(chǎn)階級立場上說話,但沒有發(fā)現(xiàn)他暗中有什么活動,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他與美帝國主義和臺灣有什么聯(lián)系,因此他的問題仍屬于思想范圍的問題,因此我仍提出保留他當政協(xié)委員的資格。對于他的反動思想,不充分揭露不行,不嚴厲批判也不行?!?/p>
在1953年9月8日至18日前后10天的批判梁漱溟的活動中,李濟深和張瀾兩位老先生一直坐在主席臺上,始終保持沉默。應該指出的有兩點:第一,李、張二先生當時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同時,一位是民革中央主席,一位是民盟中央主席,地位和影響超過何香凝和陳銘樞;第二,張瀾先生是從頭到尾沒有說話,但李濟深先生在會議沒有轉(zhuǎn)入批梁之前,即9月12日梁漱溟在政協(xié)常委擴大會議上發(fā)言時,曾簡單表示過梁漱溟提出的農(nóng)民問題值得注意,實際上已表示了態(tài)度。后來會議轉(zhuǎn)入批梁,李不再說話。
至于李濟深、張瀾二先生與梁漱溟在歷史上的交往,也有必要作簡要的補述。
李濟深(任潮)與梁漱溟相交在青年時代。1922年梁漱溟29歲時,決定拋棄出世思想,李即由摯友伍庸伯(觀淇)介紹其妻妹黃靖賢與梁漱溟婚配。在這之前好幾年,伍先生常在北京西什庫馮竹賢家講授《大學》,梁是經(jīng)常聽講者之一,并由伍先生引見,同另一位聽講者李濟深相識。自此后李、梁交往甚密。1920年底,經(jīng)伍庸伯推薦,李任潮離開任職的北洋政府陸軍部,到廣州任粵軍第一師副師長,后追隨孫中山先生,逐漸在廣東發(fā)跡。1927年,李濟深成為廣東省的鐵腕人物后,把梁漱溟請到廣東去辦“鄉(xiāng)治”講習所,這是梁漱溟后來在河南、山東搞“鄉(xiāng)村建設(shè)”運動的開端。李、梁的交往和友情由此而進了一步。20年后,他們又各自走過曲折道路,相聚于北京。
張瀾和梁漱溟都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即中國民主同盟的前身)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瀾一直是民盟中央主席,梁漱溟是中央常務委員,并在1947年兼任民盟中央秘書長。張瀾對梁漱溟的思想和為人,深有了解。
在1953年9月下旬毛澤東嚴厲批判梁漱溟之后,李濟深為老友的困境和前途憂心忡忡。他既不能在那種氣氛白熱化的場合說話,也不能事后去勸說梁漱溟幾句而解決這個難題。他深知張瀾先生與梁的關(guān)系,又見著張也同他一樣始終在會上一言不發(fā)。他決意登門找張表老(張瀾字表方)面商,共議良策,幫老友梁漱溟一把。
心有靈犀一點通。李任潮剛剛在張表方的會客廳落座,張表老就捋著美須迎上前笑著說:“任潮兄是為梁先生的事而來的吧?!崩钰s忙起身握住張的手,連聲說:“對,對,我們想到一塊去了?!?/p>
兩位老人都認為,梁漱溟個性太硬,頂撞得毛澤東主席下不了臺,鑄成大錯,因而招來了這場災禍。怎么辦?自然要勸說梁漱溟作檢討,但他們又擔心梁這個人很難作出像樣的自我批評,而梁的問題又確實不是一般的檢討所能奏效的。他們認為,這里邊有誤會的成分,特別是毛澤東主席對梁的個性和為人,了解有限。因而他們商定,聯(lián)名給毛澤東主席寫信,首先批評梁漱溟的傲慢,然后以老友的身份介紹梁漱溟的性格和為人,希望毛主席能看到梁這個人獨特的坦率、耿直的一面,寬容梁漱溟的過錯。李、張當場寫出這封短信,并提出如果主席有閑,還可以約他們面談、細說。兩位老人三言兩語完成這樁事,彼此都松了一口氣,了卻了一件心事。
但李濟深與張瀾始終沒有接到毛澤東的回音。不久他們曾幾次因別的事見到毛澤東主席,但毛沒有向他們提及此事。幾個月后,二老看見梁漱溟已恢復參加各種活動,也沒有聽說梁漱溟受到什么處分,便逐漸放心,而沒有向毛澤東主席再提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