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不慣等于自斷筋脈(8)

為什么我們什么都看不慣 作者:聶凌風


 

當然我們不否認這些痛處是存在的,但是這些只是個別,如果用這些個別來代替整體,同忽視這些個別來看待整體一樣可笑。

這樣的心態(tài)可取嗎?當然不!就像是人民幣上沾染了油漬臟污,仍然無損于它的價值一樣。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盡管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但是整體與主流還是好的。而且心理學中有破窗效應之說,也就是說“第一扇破窗”通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如果你盯著社會的陰暗面,那么你就會進行自我暗示,“窗戶是可以被打破的,反正它也破了,沒有懲罰”,這樣想著,我們不知不覺就成為了我們最看不慣的事情的推手。

比如說,你特別看不慣環(huán)境的臟亂差,可是當你看到地面上一片瓜子皮的時候,是不是也將自己手中的垃圾扔到了地上。大熱天走在街上,買根雪糕,半天沒有找到垃圾筒,你會將包裝紙放在哪兒?是不是找個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

無論到何時何地,社會都免不了有陰暗面,這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就像是燦爛的陽光下也有照不到的陰影一樣,但你必須相信,隨著時光的運行,總有照亮它的時候。如果你總是盯著社會上你所看不慣的,那么這些東西就會被你無限放大,逐漸變成一堵墻,最終讓你看不到任何美好的東西。我們應該像顧城的那首詩一樣:“黑夜給了我們黑的眼睛,我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p>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那二百噸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木料,簡直就像是垃圾一樣讓人反感。

但是一個猶太人沒有像別人一樣反感。他找到了美國當局,沒有提任何條件就在文件上簽了字,這些垃圾歸他處理。很多人罵他是傻子,因為美國關(guān)于垃圾處理有嚴格的規(guī)定,弄不好會受到環(huán)保組織的起訴。

他卻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木頭加工成木座;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后,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

不到一個月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400萬美元。

如果這個人也跟別人一樣僅把它當作一堆垃圾的話,那么還有這400萬美元的收益嗎?

從黑暗中看到美好,是一種成功的資本。

心理師提示: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看到的是黑暗,它就是黑暗。你看到的是光明,它就是光明。其實你不看黑暗,去看好的事物,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其實也很美好。而且你就算是執(zhí)著于黑暗面能怎樣呢?你能因為每天都出車禍而不去坐車嗎?你能因為有人因為吃飯噎死而不去吃飯嗎?你能因為每天都有人失戀而不去戀愛嗎?你不能!所以,何必總盯著痛處不放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