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文典:“《莊子》嘛,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1)

清華傳奇 作者:吳清軍


【人物索引】

劉文典(1890-1958),字叔雅,原名文驄,筆名劉天民,安徽合肥人。人文大師,??睂W家。九三學社成員。自幼入教會學校學習英語。1906年入蕪湖安徽公學,受到老師陳獨秀、劉師培的影響,積極參加反清活動。1907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東渡日本,就讀于早稻田大學,其間積極參加革命活動,隨章太炎學習《說文解字》。1912年回國,同于右任、邵力子等在上海辦《民立報》,任編輯和翻譯。1913年再度赴日,任孫中山秘書處秘書,并參加中華革命黨,反對袁世凱復辟活動。1916年回國后,由陳獨秀介紹到北京大學任教,發(fā)憤從事古籍??保?jīng)過數(shù)年努力,完成第一部學術(shù)著作《淮南鴻烈集解》,受到學術(shù)界好評,學術(shù)聲譽由之大振。1919年五四前后,曾任《新青年》英文編輯。在北京大學期間,講授《淮南子》研究、??睂W、先秦諸子研究等課程。1927年出任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兼預科主任、校長等職。1928年重回北京大學任教。1929年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兼主任,同時兼任北大教授。1938年輾轉(zhuǎn)至昆明,任教于西南聯(lián)大。1943年任云南大學文史系教授直至退休。曾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第一、第二屆委員。

一字之微,征及萬卷

劉文典既是馳名中外的國學大師,也是抗戰(zhàn)前后北大與西南聯(lián)大的一塊“金字招牌”。20世紀三四十年代,清華、北大、南開、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都知道劉文典的大名,不少中外學者也都聽過他那如數(shù)家珍似的講課。他講授的課程,囊括古今中外,從先秦到兩漢,從唐宋元明清到近現(xiàn)代,從希臘、德國到日本。課程有《校勘學》《莊子》《史通》等十幾門。他在課堂上,談古論今,厚積薄發(f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神采飛揚,學生在課堂上如醉如癡,完全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安大事件后,劉文典應蔡元培邀請,又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在北大,劉文典開的課達10門之多,主要有《文選學》《校勘學》《先秦諸子研究》和《莊子研究》等。他授課非常有特色,既注重疑難字句的考訂,又不囿于繁瑣的訓詁,善于旁征博引。他不照本宣科,往往結(jié)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對學生循循誘導。對學生不得要領地亂用參考書,他會詼諧地說:“去神廟燒香拜佛,燭光閃閃,煙霧裊裊,神佛真容常常模模糊糊、影影綽綽,只有撥開云霧,才能看清廬山真面目?!蔽氖反蠹矣螄?、王力、張中行、任繼愈等,都曾沐浴過他的教澤。張中行在《劉叔雅》中津津有味地說:“一次是講木玄虛《海賦》,多從聲音的性質(zhì)和作用方面發(fā)揮,當時覺得確是看得深,談得透。又一次,是泛論不同的韻的不同情調(diào),說五微韻的情調(diào)是惆悵,舉例,閉著眼睛吟誦‘風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憔悴不勝衣?!钔辏R粫?,像是仍在回味……對他的見解,同學是尊重的?!?/p>

每逢講授詩歌,劉文典常常搖頭晃腦、淺吟低唱,每到激越處則慷慨悲歌。他不僅自己吟誦,還要求學生模仿。有的同學不遵命,他雖不悅,但也不苛責,只是打比方點撥:“詩不吟,怎知其味?欣賞梅先生(蘭芳)的戲,如果只是看看、聽聽而不出聲吟唱,怎么能體會其韻味呢?”

劉文典不僅課上得有特色,著述也頗宏富。除??惫偶?,還有大量譯著。他剛到北大當教授時,年僅27歲。當時的文科辦公室被稱為“卯字號”。里面有兩只老“兔子”—己卯年生的陳獨秀、朱希祖,三只小“兔子”—辛卯年生的胡適、劉半農(nóng)和劉文典。北大人才濟濟,劉文典深感自己學識淺薄,自忖要想在北大立足,沒有著述支撐不行。他以古籍校勘為目標,把重點放在秦漢諸子上。歷數(shù)年青燈黃卷,19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的《淮南鴻烈集解》。胡適在所作序中推崇說:“叔雅治此書,最精嚴有法?!蹦菚r胡適已倡導白話文,為表示對這部書的尊重,破例用了文言。該書出版后,受到學術(shù)界的好評,劉文典的學術(shù)地位也大大提升。此后他仍發(fā)憤不止,1939年又出版了《莊子補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