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猶太人(34)

美國種族簡史 作者:(美)托馬斯·索威爾


被認為對這種家庭以及對南部意大利生活方式構成威脅的因素當中,就有教育這一項。這種教育是在統(tǒng)一之后由北部意大利人引入和掌握的。1877年,意大利首次通過了實施義務教育的法律。該項法律遭到反對和抵制,甚至有人掀起騷亂并焚毀校舍。農(nóng)民認為受教育不能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實際上在那樣一種等級森嚴的社會里,農(nóng)民的這種看法恐怕不無道理。教育反倒被認為是對家庭神圣性的一種侵犯,是把一個兒童作為一個孤立的個體抽調出來,教之以與其家庭信奉相左的一套價值體系。對于貧困潦倒的平民百姓來說,失去一個孩子做幫手或出外掙錢的機會,實在是一種不堪忍受的損失。

在南部推廣教育的嘗試,所獲成功是緩慢而不平衡的。近至1900年,南部意大利的文盲比例仍達70%,高出同期英國、法國或德國的10倍還不止。愛爾蘭人確實也缺乏教育傳統(tǒng),往往對之漠不關心,但尚不至于像南部意大利人那樣極端地敵視教育,并在家中公開地詆毀它。這種態(tài)度后來頑固地體現(xiàn)在美籍意大利移民的身上,并在某種程度上傳給他們的后代。

捍衛(wèi)家族的榮譽,也包括保護年輕女子的貞潔。盡量把姑娘們關在家里,出門要有人護花,其男性親屬刻意保護她們,在必要時也會為她們報仇。在公開場合調情,在羅馬向屬司空見慣,南部意大利人對此則嗤之以鼻。進入20世紀時,意大利南部的私生子在比例上連北部各省的一半都不到。那不勒斯周圍地區(qū)的私生子比例,只相當于羅馬周圍地區(qū)的1/5左右。

對人生的基本態(tài)度,反映了意大利南部的現(xiàn)實。意大利南部的農(nóng)民多屬宿命論者,相信運氣,這和天下所有莊稼漢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們是靠老天爺吃飯。20世紀中期進行的一次心理學實地研究表明,意大利南部一個村莊里人們的態(tài)度和北部意大利人的態(tài)度大不相同,兩者又都和美國人的態(tài)度不同。意大利南部鄉(xiāng)下的村民普遍有一種大禍臨頭感,也同樣覺得任何能獲得的好處,不是來自命運的賞賜,就是來自大人物的恩典,而與個人的主動性或長遠計劃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南部意大利農(nóng)民講話時,幾乎不使用將來時態(tài)。對鬼神和宗教的態(tài)度也反映出類似的影響。南部意大利人對宗教和靈性的體驗,并不意味著要遵循一套既定的規(guī)矩以求最終得救,而是去討好眼前那些捉摸不定的力量—守護神、撒旦,巴結諸如“毒眼”或神奇的數(shù)目字這樣一些非基督教的魔力。鬼神的力量一旦不靈驗—比如維蘇威火山爆發(fā)造成的災難—那就很可能被拋棄在一邊,和乞求時只從個人出發(fā),是一樣的短期行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