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是《論哲學門隸屬文科之流弊》,認為:“哲學不應隸屬文科,而應隸屬于理科,其根據(jù)是哲學與自然科學聯(lián)系更為密切?!彼撌稣f:“中國人之研治哲學者,恒以歷史為材料。西洋人則恒以自然科學為材料??贾軐W歷史,凡自然科學作一大進步時,即哲學發(fā)一異彩之日。以歷史為哲學之根據(jù),其用甚局,以自然科學為哲學之根據(jù),其用至博。美國研治科學,得博士位者,號‘哲學博士’。英國牛津諸大學,研治哲學得博士位者,號‘科學博士’。于是可知哲學與科學之關系長,而與文學之關系薄也。”[1]蔡元培接到傅斯年的上書,認真進行了考慮,專門加以按語,發(fā)表于《北京大學日刊》,蔡元培在按語中說:“案傅君以哲學門隸屬文科為不當,誠然?!钡淘嘧约赫J為哲學隸屬理科也不合適,其結(jié)論是“似皆不如破除文理兩科之界限,而合組為大學本科之為適當也。”從此以后,傅斯年就與蔡元培建立了密切聯(lián)系,經(jīng)常受到蔡元培的關懷和幫助。在這期間,蔡元培曾親自題寫條幅給傅斯年,內(nèi)容是:“山平水遠蒼茫外,地辟天開指顧中”[2],意境深遠,希望殷切,勉勵之情,盡在其中。
蔡元培是偉大的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傅斯年自從在北京大學與蔡元培結(jié)成師生關系,“受師訓備僚屬有二十五年之久”,深受蔡元培的培養(yǎng)和獎掖,對蔡元培推崇備至,其獻身學術、積極參與社會和政治,都與蔡元培的影響有很深的淵源關系。
在北京大學期間,影響傅斯年從傳統(tǒng)國學向新文化陣營轉(zhuǎn)向的直接導師是胡適。傅斯年與胡適一生的關系在師友之間,但傅斯年對胡適終生執(zhí)弟子禮。胡適生于1891年,長傅斯年5歲,早年也接受了嚴格的傳統(tǒng)教育,1910年赴美留學,先入康乃爾大學,后入哥倫比亞大學,主要學習哲學,深受杜威實驗主義哲學影響。其博士論文是《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可以說是用西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研究中國古典哲學最早的學者之一。1917年回國,任教于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在講授方法和內(nèi)容上頗為特別。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是從三皇五帝講起,胡適打破了這一傳統(tǒng),拋開唐虞夏商,直接從周宣王講起,其思想觀點也頗有新意。他的講授方法頗使哲學系的學生震動,對這種講授方法評價不一。有的學生認為胡適講授中國哲學史遠不如當時的國學大師陳漢章,想把他趕走,有的學生認為胡適讀的書雖不如陳漢章多,但在史料的裁斷上卻可自立。與傅斯年同一宿舍的顧頡剛素來佩服傅斯年的見識與學問,極力鼓動
[1] 蔡元培:《對傅斯年來函的按語》,高平叔主編:《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94頁。
[2] 王汎森、杜正勝編:《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臺)傅斯年先生百齡紀念籌備會印行,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