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京大學高材生
1913年夏天,傅斯年從天津府立中學堂畢業(yè),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預科。三年后又升入本科國文門,直到1919年畢業(yè),他在北京大學這個全國最高學府中整整學習了6年。如果說,他在家鄉(xiāng)8年、天津3年多的學習,奠定了國學與新學的基礎,那么,在北大6年的學習則使其國學新學并獲長足的進步,且在他身上兩種學問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使他基本完成了兩大轉(zhuǎn)變:由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轉(zhuǎn)變?yōu)樾挛幕拈_拓者,由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衛(wèi)道士轉(zhuǎn)變?yōu)榭茖W、民主、自由的積極鼓吹者。他對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改革都有了深刻認識,也初步樹立了為科學、教育而獻身的思想。所以,無論從政治思想上、還是從學術和教育思想上研究傅斯年,都不能忽視他在北京大學六年所受到的陶冶及其引起的思想變化。
傅斯年入學時,北京大學設預科、本科和大學院三個層次。預科學制3年,分甲乙兩部,甲部側(cè)重于數(shù)理化等自然科學,乙部側(cè)重于文史等社會科學。傅斯年家學淵源,文史功底深厚,又對文史有濃厚的興趣,便欣然選擇了乙部。與傅斯年同時入預科乙部學習,后來成名的學者有袁同禮、毛子水、周炳琳、沈雁冰(茅盾)、顧頡剛等人。
北京大學預科與本科當時在課程設置上并不銜接,有相對獨立性,預科的前身是“同文館”和“譯學館”,特別重視外語,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能看外文原著、能聽外語講課。傅斯年盡管在天津讀書時已經(jīng)開始學外語,但要在短期內(nèi)精通,能直接閱讀外文原著,仍有相當大的壓力,再加上其他的功課,這使傅斯年必須努力學習,適應新環(huán)境,接受新知識。再者,傅斯年家庭貧窮,靠別人的幫助才有了求學的機會,這些都轉(zhuǎn)變成了傅斯年刻苦學習、努力上進的動力。不僅官僚子弟的紈绔習氣與他無緣,就是一般學生的消極頹廢、混文憑的思想,傅斯年也絲毫沒有沾染。相反,北大豐富的圖書資料、相對優(yōu)良的學習條件刺激著傅斯年努力拼搏,他如魚兒入大海,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的游弋。這個時期的他生活條件較差,學習繁重,身體素質(zhì)弱,經(jīng)常生病,但由于基礎扎實,學習又特別勤奮,因此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每次考試,總名列前茅。
傅斯年在預科期間,并不是只讀死書,而是積極參加班級的各種活動。1914年,他與同學沈沅等人發(fā)起成立了“文學會”,創(chuàng)辦了名曰《勸學》的雜志,其宗旨主要是研究修辭屬文,提高文學素養(yǎng)。后來,又在文學會的基礎上擴大為“雄辯會”,由提高修辭屬文的文學素養(yǎng),進而提高思辨力,規(guī)定“雄辯會”的宗旨為修繕辭令,發(fā)展思想,提高思辨力,鍛煉演講才能。雄辯會分國文、英文二部,每部又分演講、著述二科,傅斯年被推舉為國文部副部長兼編輯長。他積極參與會務,努力提高自己的組織和演講能力,經(jīng)過這個時期的鍛煉,他的辦事能力有所提高。
1916年暑假,傅斯年預科畢業(yè),升入北京大學文科國學門,即后來的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傅斯年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yè),主要是出于他對傳統(tǒng)國學的熱愛,想以此為自己的托身之所,畢生努力探索研究。這個時期,北大文科章太炎學派力量頗盛。傅斯年的同學毛子水記述說:他那時的志愿,實在是要通當時所謂“國學”的全體,惟以語言文字為讀一切書的門徑,所以托身中國文學系?!?…當時北京大學文史科學生讀書的風氣,受章太炎先生學說的影響很大。傅先生最初亦是崇信章氏的一人[1]。傅斯年升本科初期,努力攻讀古文經(jīng)學,尤其深入學習章太炎的著作,他的另一位同班同學伍淑的記述可見一斑:“我認識孟真,是在民國五年下半年,在北大上課的第一天。大約在一個上午,上什么歷史,一位長胡子的教員來了,分到三張講義,仿佛都是四個字一句。上課半小時,黑板上寫滿了講義??庇洠杏X到乏味,于是開始注意班上的同學;發(fā)現(xiàn)第二排當中一位大胖子有點特別,因為教員的眼睛,老是注意他的身上。退了課,這位胖子同一位像阿拉伯馬一樣的同學在課堂的角落談起天來了,圍起一班同學來聽,議論風生,夾雜些笑聲。我就很欣賞他的風度,到他臺子上一看,放了幾本《檢論》,上面有了紅色的批點,卻沒有仔細去看他,下了課,回到宿舍,才打聽到他就是山東傅斯年?!保?]伍淑所提到的《檢論》,是章太炎當時剛出版的一部力作。1914年,章太炎在北京禁所因“感事既多”,遂取其早年的代表作《訄書》加以增刪,更名為《檢論》,全書共9卷,1915年出版。傅斯年購得此書,隨時帶在身邊閱讀,上歷史課他不感興趣,便埋頭讀他的《檢論》,因而引起歷史任課教師的注意。由伍淑的記述,我們可以看出一點,就是傅斯年對《檢論》一書讀得特別認真,重點地方用紅筆標出。自己有心得體會便用紅筆批點,可見傅斯年對章太炎學說的重視。
[1] 毛子水:《傅孟真先生傳略》,《傅孟真?zhèn)饔涃Y料》(一),(臺)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9頁。
[2] 伍淑:《憶孟真》,《傅斯年全集》第7冊,(臺)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80年版,第2605頁。